7月19日,有媒体报道贵州省贵阳市有一名年仅两岁的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其父母怀疑孩子是在医院中感染。后来贵阳市卫计委证实,这名两岁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HIV)一事属实。不过,孩子如何感染了HIV,目前尚在调查中。7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专家已经介入本次事件调查,由于调查范围较广,本次调查时间将持续10天左右。
如果一个事件或悲剧不知道发生的原因,这个事件或悲剧还会一再发生。现在,国家卫健委介入调查,说明卫生部门最高管理层对此事高度重视,有决心和信心查找到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针对性防范措施来避免下一次悲剧的再次发生。至于最终结果是什么,当然需要调查来证实。但是,结合既往类似事件和艾滋病传播的认知,有一些问题需要更多的重视,或者说,重要的问题不只说三遍并形成科学的行为规范,才能防患于未然。
在孩子确认染上HIV后,孩子的父母也进行了HIV检测,排除了HIV阳性。根据普遍认知的艾滋病传播三种途径——母婴传播、性传播和血液传播,孩子不可能通过母婴传播染上HIV。另外,孩子才两岁也不可能通过性传播染上HIV,因此只能是通过血液传播。而且,孩子的母亲唐女士认为,问题极有可能出在贵阳市妇幼保健院。
但是,是否为血液传播,当然需要经过调查才能得知。不过,在孩子因一块苹果卡住喉管被送到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治疗过程中至少经历了几种侵入式治疗方式,纤维支气管镜检、气管插管和输血。
即便不怀疑输血是否对苹果卡住喉管的孩子有必要,抑或是过度治疗,仅仅是输血这种措施也真的令人担心。因为,输他人捐赠的血液尽管经过了包括HIV在内的各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检查,但由于艾滋病有窗口期,有的献血者在献血时是查不出HIV的。
艾滋病的窗口期是艾滋病的盲区,是指HIV进入人体到血液中产生足够量的、能用检测方法查出HIV抗体之间的这段时期。尽管在窗口期检测不到HIV抗体,但是处于窗口期的感染者同样具有传染性。由于没有查出HIV抗体,献血者的血液也会当成正常的血液输给其他有需求的病人,由此可造成艾滋病的传播。
即便有了新的检测技术,如目前广泛采用的第三、四代双原夹心法和酶联法以及化学发光法等检测手段,也无法跨越艾滋病检测的这个盲区,只是可以缩短艾滋病的窗口期,但还是有14至21天是无法查到HIV抗体的。
所以,一般的病,如果没有特殊需要,输血是没有必要的,反而会造成副作用和严重后果,而且也早就有医学专业人员提出,应当逐渐取消输血之类的治疗,或代之以自体输血,以免副作用的扩大。
另一方面,纤维支气管镜检、气管插管等都属于侵入式治疗方式,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气管表面的损害,如果支气管镜和导管等没有严格消毒,也有可能导致HIV的传播。有鉴于此,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提出,防止艾滋病传播既要进行职业防护,也要推荐实施普遍性防护原则。这种防护不只是防止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传染,也是防止病人对健康人的传染,还要防止医护人员对病人的传染,即防止交叉感染。
要做到普遍性防护,需要实行五项基本内容,即安全处置锐利器具和侵入性器具,对所有器具严格消毒,认真洗手,使用防护设施避免直接接触体液和安全处置废弃物。在这五项规定中的每一项中,还有很多具体内容,甚至不同科室,如牙科、妇产科等的医护人员都有不同的职业防护和普遍性防护原则及操作方法。
上述方方面面都有可能是两岁婴儿染上HIV的原因,但具体是怎样染上的,还需要科学调查后的严谨结论,并且按照调查结果亡羊补牢,切莫让艾滋病因种种失误和疏忽而广泛传染,既危害当事人,也造成社会恐慌!(张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