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评论 > 时事快评

朋友圈谣言瞄准父母们,是有意还是无意?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蔡洪坡
2018-07-23 16:47:33 
分享:

  《千万别这样吃大蒜!致癌!赶紧告诉家人》《白米饭——垃圾食品之王》《农大教授:剩饭剩菜里就有最好的血管扩张剂!不需要额外补——》《成都火车站派出所发生数十警察与小偷勾结丑闻》……武汉某大学二年级学生小陈总是收到母亲转发给她的链接。看到此类文章,小陈一开始会耐心跟妈妈解释,后来渐渐麻木直接忽略不回复。(法制日报7月22日)

  微信曾作为年轻人的社交工具,逐渐蔓延到中老年群体。越来越多老年人爱玩微信,据微信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份,55岁至70岁的老年用户,已涨至5000万人。

  而由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数据中心、中国健康传媒集团食品药品舆情监测中心联合发布的《2017年食品谣言治理报告》显示,2017年与食品谣言相关的信息达1.7万余条。食品谣言超九成来自微信、微博。微信是食品谣言传播主平台,占比高达72%,其次是微博,占21%,二者以超过90%的传播量成为传播食品谣言的主要渠道。

  中老年群体和食品谣言之间是否有联系?近来,有关方面得出结论,父母们已成为微信谣言传播的主力军。而其关注的话题多是健康养生、食品安全等方面内容。

  为什么微信谣言能够轻易将这些中老年人俘获呢?这其中的原因值得分析。现代社会,父母和子女大多分离居住,甚至不在一个城市,聚少离多,而关爱子女的心情就体现在了微信上。另外,受教育文化程度、生活观念影响等等,对于这些信息很多时候是没有分辨能力的,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一转了之。

  微信谣言能够肆意传播,不排除一些商家特意抓住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故意制造一些夸张的内容吸引他们,进而实现商业利益。例如,一些养生药店通过发送一些耸人听闻的健康养生文章吸粉,然后举办线下活动,再向中老年人兜售保健品和医疗器材。

  另外,中老年人不知疲倦地转发这些谣言,一定程度上也说明这些谣言的内容击中了他们内心的焦虑、恐慌以及不安全感,并且他们也不能轻而易举地从权威方面获得相关的权威信息。

  在自媒体遍布的当下,每个人都在发声,但是每个人发声的动机却不一样。因此,信息真假难辨,谣言盛行就不足为怪了。也因此,不只是中老年人容易受到微信谣言的袭击,其他人群也同样被谣言包围着。微信谣言治理,也成为当下社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而治理谣言也一定是多措并举,多方联动。作为涉事主体或是掌握信息的监管部门一定得第一时间发言,澄清事实,还原真相。在舆论的战场上,真相不占领阵地,谣言势必将占领阵地。谁能抢占先机,谁就掌握主动权。

  另一方面,作为平台提供者再内容审核上,有责任去严格把关。去年6月分别,微信推出了“微信辟谣助手”小程序,识别谣言,截止到目前,“微信辟谣助手”已辟谣文章数达116.42万。这是个不错的尝试。除此之外,平台方要加大对传播谣言公众号的惩罚力度,一旦核实其发布谣言,可视其情况,将其查封。

  除去这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权威部门要开辟渠道,主动发言,普及知识,对于公众关心的话题,主动发声,而非是疲于辟谣,跟在谣言后边跑,被谣言牵着鼻子走。(蔡洪坡)

关键词:谣言,食品安全,微信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