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材你会买正版的还是用盗版的?当下一些大学校园流行起了使用“盗版教材”。日前,有媒体记者走访武汉多所高校,发现大学教材盗版现象正愈演愈烈,除了正版教材太贵、教材使用率低原因外,收费制度、教材管理不透明也是某些大学生不愿意通过学校统一订购正版教材的重要原因。不少学校学生抱怨“除了交钱以外什么都不知道”。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作为教材使用的主体,同时也是消费者,学生本有权了解自己交了的钱购买了哪些教材、费用明细等情况。
但现实并非那么“丰满”。以本人的经历来说,无论是在本科还是研究生期间,每个学期一开学上交学费,教材费包含其中,但这个学费具体包含什么并不清楚,更别提教材是多少了。学校给什么教材就接着,没有的也没问过。不过,现在想想这笔钱有可能就成了一笔“糊涂账”。
有学生称,大二下学期,他们班每名同学向班委交了265元用于购买本学期所需的4本教材,其中由学校统一订购的3本教材定价分别是32元、45元和68元,老师要求网购的一本教材价格为61.6元,但按照定价算下来与上交钱的“对不上”。那么问题来了——多交的钱去哪儿了?
目前,高校收取书本费等收费项目全国没有统一标准,也正因没有法规条文规范收费项目及数额,这就为大学生群体成为“冤大头”埋下了隐患。学生宁愿自己购买“盗版”教材,也不愿意通过学校统一订购正版教材也就可以理解了。
只让交钱,从不公示明细,难免让人多想,况且这本不是什么秘密,更不免让人想起早些年江苏发生的一系列高校教材回扣案。
2006年,江苏省检察机关经两年多侦查,挖出了一系列高校教材回扣案:在江苏115所高校中,已查出有109所学校涉嫌130多起商业贿赂案。粗略算笔账:当年江苏省在校大学生约120万人,每个大学生在校期间平均购买英语教材及相关书籍至少200元,这个市场就是2.4亿元,按照行业内通行的8.5折扣,这些灰色折扣款就高达3600万元。
在115所高校当中,竟然有94.7%的高校存在着背后黑手,这样的“回扣”可谓触目惊心。有那么多的人甘愿冒撞法律之墙的风险,除了利益的诱惑之外,更重要的在于订购教材的制度不够公开透明,缺乏有效监督。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可见,不能只是看见高校盗版教材的大行其道,还应该看到其背后或隐或现的灰色利益链。
这也提醒我们,在教材管理方面,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收费制度、教材管理制度并由主管部门进行监管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其实,在教材购买透明方面,有些学校可提供一些供借鉴的经验。据报道,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每个在校生都会有一个登录学习平台的个人账号。每位学生账号都有一笔预存储蓄,学生凭账号,可在网上选择所修课程,一经选定,系统就会自动生成书单列表,再选择确认键,学生即可购买到在原价基础上7.5折的教科书;到年终,学校会对学生的花销作核算,每位学生都可享有“多退少补”。
大学,本就应以学生为本。作为教材使用的主体,学生有权知道自己所交的教材费的每一分钱花在了什么地方,如果不透明、不公开,就有可能让教材费成了“糊涂账”,更容易被一些逐利的人“钻了空子”,为腐败滋生提供了可能性的生存空间。(郭慧岩)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长城评论”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