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评论 > 时事快评

电信诈骗年代,我们还有多少软肋需要防护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马涤明
2018-06-14 15:15:09 
分享:

  据紫牛新闻报道,“我真的绝望了,我家被骗了近4万元,追不回来都不知道怎么读大学了。钱还是问亲戚借的,没有了我也不想活了。”家境贫困的女生小舒得知被骗的消息后,坐在赶往南京的高铁上,失魂落魄,一度欲轻生。4万元,对于月收入一共4000多元的这个家庭来说,确实是笔巨款。

小舒发的微博截图

  社会针对电信诈骗的防范和打击,一直在步步升级,诈骗分子的各种套路早已成为社会公开的“教材”,时时向公众“科普”;各地公安机关侦破的案件、抓捕的骗子每次也都是“一摞一沓”的,这种情况下,一些骗子仍不收手,而且还能时而得手,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防范电信诈骗方面,我们的软肋还有多少?这是最值得研究的。

  这起诈骗中,第一个软肋,是受害人个人信息安全失守。如果骗子又是与黑客合作窃取个人信息,作为个体公民的我们,基本是无法防范的;这不是我们公民个体的软肋,而是某些公共信息系统太脆弱。

  第二个软肋,既有受害人的“软肋”问题,更有信息时代、现代社交方式带来的共性生活习惯,让我们在无意识当中“出让”了自己的安全。我们现在越来越不习惯打电话,而用文字交流的时候更多。这起诈骗中,受害人“女儿”和父母的交流都是文字,如果换一种方式,打个电话,骗子就露馅了。当然,微信语音、视频也能让骗子露馅,但只要有千分之一的人经常不使用语音,或是习惯使用语音的人们在千分之一的时间里没有使用语音,骗子或许就拥有了千分之一的诈骗机会。

银行转账记录

  如果说,是我们的某些现代生活方式给我们自己带来了麻烦,我们要不要试图改变一下某些太“现代”的生活方式,必要时可以向从前回归、“返古”一下?这倒不是否定便捷高效的现代社交方式,而是说,我们不应当在所有的时候、所有的事情上全都依赖现代手段,所有的交流都交给冰冷的文字。

  最大的软肋,是一些人不善于设防,而对通讯工具那边的“亲人”、“公检法”等等深信不疑。而如果说,任何时候,人口当中的“极少数”现象都无法改变,比如不管我们如何努力地宣传、防范,喋喋不休地提醒、警告大家提防各种诈骗套路,甚至把各种骗术揭得通透,剥得精光,也不能避免那万分之几或百万分之几的“极少数”人执意往骗子的套子里钻,政府加大对电信诈骗的打击力度,不断完善公共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措施,就是更值得期待的反电信诈骗之策。

  得看到,自“徐玉玉”等重大电信诈骗事件之后,电信诈骗分子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很多藏在国外诈骗团伙都被端掉。公安机关打击电信诈骗的努力和战果,我们应予肯定;而如果地方间都能建立起有效的合作联动机制,各地公安机关都能通过“互联网+打击电信诈骗”的手段,实现异地警务合作、高效联动,电信诈骗分子一露头,就可能被锁定,电信诈骗这一行的末日也就不远了。(马涤明)

关键词:电信诈骗,徐玉玉事件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