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评论 > 时事快评

“山寨店”横行,原创不能“为他人作嫁衣裳”

来源: 长城网  作者:戴先任
2018-06-12 17:01:55 
分享:

  如今,有很多品牌店因为其商品或服务品质好、有特色,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迅速走红。不过,模仿品牌店的“山寨店”也随之而来,扰乱市场秩序。“山寨店”的招牌、包装等与品牌店很相似或完全相同,让人难辨真假,导致消费者花了同样的价钱却没享受到同品质的商品和服务。(6月12日《中国青年报》)

  据中国青年报近日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2012名受访者中,有81.7%的人遇到过“山寨店”。“山寨店”的普遍存在由此可见一斑。“山寨店”普遍存在于各个不同领域,比如手机专卖店、知名餐饮店、知名运动品牌店、知名化妆品店等等,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山寨店”与正规店相比,从外观、商标等方面来看,似乎没有什么两样,而“山寨店”的商品比正品还更便宜,这也让一些消费者贪图便宜,从而让“山寨店”更有了市场生存空间。

南京,一小区门面房挂着“屈臣诗”招牌。(图/《中国青年报》)

  “山寨店”存在双重侵权,一是明目张胆冒充品牌店,对正牌商家造成了商标侵权,“李鬼”公然开“李逵店”,对正牌商家的声誉与形象都会造成损害,这也是一种不正当竞争,抢占了本应属于正牌商家的市场份额,对正牌商家的利益带来直接威胁。二是这些“李鬼店”销售假货,虽然“山寨店”的商品价格往往更低,但质量还是远不如正品,而消费者对此并不知情,还直把李鬼当李逵,这就侵犯了消费者权益,涉嫌消费欺诈。

  “山寨店”相比于简单的假冒伪劣不法行为更为恶劣,“山寨店”公然冒充品牌店,且数量众多。比如前两年媒体报道过鲍师傅糕点店被山寨店大量假冒的问题,鲍师傅当时在北京的正宗门店只有14家,全国共26家,但仅北京地区山寨的鲍师傅就有200余家。“山寨店”比正宗店多,这样的现象并非个例,甚至呈现出“山寨店”遍地开花的“繁荣景象”。这已经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甚至造成劣币淘汰良币的逆淘汰现象。

  而“山寨店”屡禁不止,也在于违法成本太低。如一些正宗商家不积极维权,如消费者囿于维权成本太高,也不会去主动维权,而且一些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疲软,这些都让“山寨店”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山寨品牌现象早已屡见不鲜,比如食品上的傍名牌现象也很严重,诸如“康帅傅”“百事可牛”“加力宝”等等,这些山寨食品屡经媒体报道,也长期在食品市场销售,早已拥有了与正宗品牌相等的知名度,虽然是假冒伪劣的假品牌食品,却也能一直横行。

  “山寨店”、傍名牌、山寨品牌、假冒伪劣等不法现象,还让我们成了别人眼中的“山寨大国”。在山寨成风的语境下,既然简单的“复制粘贴”都可以赚得盆满钵满,那又何必去下大力气进行原创呢?而在这种山寨成风的现实面前,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原创产品,反倒被人轻易窃取,变成了“为他人作嫁衣裳”。正因如此,山寨现象就更加积非成是,从而进一步扼制原创,扼制创新创造,让“山寨大国”的形象更难以改变。

  所以,一方面需要相关部门要能对“山寨店”等各类“李鬼”加大打击力度,增加其违法成本,“李逵”也要勇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消费者同样需要提高维权意识,要向消费欺诈说不,要对商家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则需要国家支持与激励创新,培厚创新的社会土壤,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这样才能慢慢走出山寨干掉正品、淘汰原创的逆淘汰怪圈。(戴先任)

关键词:山寨店,消费,服务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