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报道,谈到境内的旅游商品时,经常听到的负面评价是:做工粗糙,千篇一律,性价比不高。对境外旅游商品的评价则正好相反,往往包装精美、商品精致。
按说,以中国如今的经济实力和制造能力,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商品,实不在话下。然而,现实情况却令人感到尴尬。最为游客所诟病的是,多数文化旅游商品缺乏创意,设计粗糙。更糟糕的是,同质化现象使旅游商品对游客失去了吸引力。比如,各地的土特产商店、纪念品商店看似琳琅满目,但其中所出售的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在全国各大景区皆大同小异。
反观其他一些旅游发达国家的旅游商品,且不论其创意水平的高低,就其所显示出的地域特色,可说是让人过目难忘。为国人所熟知的瑞士手表、军刀等商品,都承载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具有不可复制性。游客在原产地购买这些商品,一来价格比较优惠,二来独具纪念意义。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国外旅游产品的质量胜于国内。事实上,受到不少游客交口称赞的国外旅游产品,往往是由国内厂商加工制造的。归根结底,一件旅游商品的灵魂在于其文化内涵,这也正是旅游商品不同于一般商品的根本特点。可问题在于,部分厂商与旅游景点对旅游商品创意重要性认识不足,过度追求设计的速度,片面追求成本的低廉。如此一来,各地旅游商品的粗糙也就成了无法避免的结果。
旅游商品质量的粗糙绝非无药可治。首先,要克服各地旅游商品制造方的野蛮生长,统筹资源,重新规划,让生产走上正规化、专业化的道路。其次,各地相关部门应下苦功,找准地方特色,为当地旅游商品注入文化内涵,为其带来旺盛的生命力。
今年,原国家旅游局与原文化部合并,组建文化和旅游部。旅游和文化,本就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使旅游朝着更加有品质、更加有文化内涵的方向前行,也就能有力地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从这个角度看,旅游商品也是不可忽视的抓手,为旅游商品注入文化内涵,既提升旅游体验,也为带不走的景点赋予了带得走的文化。(李勤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