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评论 > 时事快评

别把电视问政当成治懒“常规武器”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印荣生
2018-06-11 09:24:18 
分享:

  8日晚,今年第五期电视问政节目聚焦西安市市政公用局,私开道沿无人问津、液化气瓶管理混乱、立交桥下违规占用等问题被曝光,更有甚者,市政检查人员对违规换气点视而不见。对此,西安市市政公用局表态,全系统5000名干部职工周末加班加点投入整改。(6月9日《华商报》)

  近年来,全国不少地方的电视台都开设了电视问政节目,直面问题,曝光群众关心、长期得不到解决决和纠正的问题,是其鲜明特点。在其督促下,宗旨意识差,不作为、慢作为等懒政惰政问题,被限时督办解决。它对于推进民主、提高行政效率、融洽干群关系、树立政府良好形象都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西安电视问政。来自网络

  部门责任人接受电视问政,与电视观众面对面,那滋味一定如坐针毡,红脸、出汗,在所难免。这正是电视问政变压力为动力的关键所在。

  不过,电视问政的作用,也是有限的。而如果政府部门认真履责,电视问政完全可以少些。在百姓眼里,电视问政,好比“西药”,治病见效快。诸如立交桥下乱堆杂物,道路坑洼不平,常有车辆和行人摔倒等问题,只要上了电视,几乎一“问”就灵。

  不问政,问题治理就“等米下锅”没钱;一问政钱就有了,说明前面的问题日积月累,并非完全是钱的事,而是没把事情当成分内的工作来做,说到底,还是懒政问题。

  电视问政,就现实效果看,堪称治庸、治懒立竿见影的利器。但作为鞭打“懒牛”的一种手段,电视问政则难成“常规武器”。更多的是要靠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恪尽职守,发现和纠正懒政等问题;要靠一系列管理制度,特别是纪检监察等监督机关的监督和问责来发力。靠媒体推动问题解决,说明职能部门自我管理有问题。

  比如,有商户反映,小商店门头换个字,需要先在政务大厅递交资料,然后再去马路对面找四个处长签字,最终只缴纳了1.35元。施工不到一天,跑手续却跑了五天。

  简政放权,践行一站式服务,只跑一趟,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等服务理念,还出现“小商店门头换字要找四处长签字”的怪象,实属日常履职和监督不力所致。

  按理说,真要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这些问题,完全可以解决于平时。市民反映,爱搭不理,反映强烈,也久拖未决。一旦被电视问政,就像打了鸡血,快刀斩乱麻解决了。这就是制度失灵后,电视问政补救才有的结果,不能视为正常。

  再说,政府工作部门众多,督促其正常履责,如果都要“劳驾”电视问政,一方面,电视台很难做到“有事必问”;另一方面,容易导致弱化对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让电视问政越俎代庖。

  迫于一种舆论压力,电视问政,可以产生“速效”。接受电视问政的西安市政公用局局长王建东表示,电视问政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市政系统存在的问题,也是一次体检,查出了他们的病根。党组研究决定,事不过夜,马上安排政改。

  不客气地说,这是问政倒逼出来的“披星戴月”,并非制度使然。就此看,作为对问题的曝光和舆论监督,电视问政,仍有必要。但更重要的,是政府部门敢于直面其“病根”,并及早“对症下药”。职责范围内的事,尽好职,履好责,这比接受电视问政的“丢脸疗法”,不知道要好多少倍。(印荣生)

关键词:电视问政,西安,曝光,直面问题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