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评论 > 时事快评

数千亩长江湿地变“工地”,整改不是“洗白”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郭慧岩
2018-05-04 16:42:34 
分享:

  长江重庆石柱段湿地保护区所在的西沱镇,是长江上游历史文化悠久的古镇,如果保护好这块珍贵的湿地,发掘好当地的历史文化,当地完全有条件发展高质量的生态旅游经济。但事与愿违,数千亩湿地被推平变成了“工地”,用自然保护区换来的工业园然而并没有产生想象中的收益——仅有3家企业入驻。更令人气愤的是,面对上级环保部门的整改要求,仍加紧建设和招商引资,并试图通过调整保护区规划让“生米煮成熟饭”。(5月4日《新华每日电讯》)

  湿地是一个大气系统、陆地系统与水体系统的界面交结部,是把水体、陆地、植被和大气界面联系起来的枢纽和宝地。它的环境、生态、经济和人文价值早就被世界各国重视。2014年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80403.9万亩),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率(湿地率)为5.58%。并且国家林业局在颁布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中划定了湿地保护红线,到2020年,中国湿地面积不少于8亿亩。

  湿地这么重要,那么当地为何还要耗巨资在湿地自然保护区毁绿填河造工业园?这恐怕与当地盲目开发的冲动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漠视不无关系。明知园区大面积侵占自然保护区但依旧多年建设;当地觉得湿地很难恢复了,就准备调整自然保护区规划范围。自然保护区为开发工业园“让路”,这样荒谬的思路与做法,更加凸显了淡薄的环保意识,建设项目不顾地方实际,显然是有悖生态规律的盲目行为。

  如此严重破坏生态的项目,怎么能够开工建设且“多年未停止”,让人不禁疑惑,事先审批、事中监督、事后问责……层层程序都去了哪里?纵观这个项目,几乎每个环节都存在触碰红线的地方,项目能够落地,恐怕相关部门也难以逃脱监管缺失的责任。

  2014年调查数据显示,过去10年来我国湿地面积减少了300多万公顷(4500万亩),相当于国土面积的3%。围垦和基建占用是导致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两个最关键的因素。如果放任类似长江重庆石柱段湿地保护区“自掘坟墓”的行为继续,恐怕也会使得《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难以实现。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长江经济带时强调,长江经济带建设,首先立个规矩,把长江生态修复放在首位。“通过立规矩,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在坚持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发展适合的产业,实现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

  长江被誉为“黄金水道”,如何开发建设,我们要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坚持生态保护,并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然保护区不应为任何建设开发而调整规划范围。另外,针对湿地保护,国家应尽快出台《湿地保护条例》,强化依法“治湿”,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确保任何开发建设都不应触碰生态红线,一旦出现类似破坏性建设,应严格追责、问责。

  数千亩湿地被侵占,成为几乎无人入驻的工业园区,这样的蠢事不能再做了。而当地面对整改要求,非但没有收手,反而变本加厉,试图通过调整保护区规划“洗白”占地行为,则属于典型的明知故犯。对此,绝不能听之任之,有必要迅速启动责任倒查机制,追查当地政府的主体责任。(郭慧岩)

关键词:长江,湿地变“工地”,自然保护区责任编辑:芦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