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点击

悲情故事竟是套路,谁在消费“外卖小哥”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黄帅
2018-04-18 09:13:36 
分享:

  日前,多家媒体注意到:两段时长分别为9秒、10秒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尤其是在新媒体报道的描述里,能看到这样的文字:“在视频中,一男子在雨中嚎啕大哭,该男子身着美团外卖服装,不顾地面积水瘫坐在路边,外卖箱和骑手帽散落一地。”很多人想当然地便开始同情这个在雨中哭泣的外卖小哥,尽管外界并不了解他遭遇了什么,但凭借人们的本能,都会对他报以同情和关切。

  在互联网传播的推动下,这种个人的同情感也会泛化为一种群体的情绪。多个微博都在转发“寻找这位快递小哥”的内容,不少人参与其中,还谈到了自己记忆里的快递员故事。总之,“借题发挥”成了大家的共同选择,一起“来源不明”的孤立事件,竟然成了网上集体“热追”的公共话题。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个新闻到后来竟然反转了。先是有网友质疑“该视频是误传的谣言”,并且指向“外卖小哥实际上是在拍戏”,“记者站”微信公号表示:“发酵至此,已经基本可以确认该事件为摆拍,至于摆拍的目的,目前尚未清楚。”值得注意的是,美团外卖官方微博发文称:“如果确为摆拍,希望当事人能联系我们,尽早还原真相。我们希望拍摄者尊重美团应有的权利,不要擅自恶搞。感谢每个人的善良,愿每份爱心都被温柔以待。”

  事情至此,想必多数人已经看明白了其中的“套路”。相比那种简单直接的宣传,“讲故事”的确是更“高明”的营销套路。但有些宣传手段在商业上行得通,未必是符合社会伦理的。利用民众的同情心来博取眼球,实在算不上高明。毕竟,这样的手段能用一两次,却不能长期使用,更何况,真相一旦曝光,所造成的效果,说不定还是跟预期相反的。

  此事的反转确实让人尴尬。或许不久之后,舆论场就会遗忘此事,但它仍有一些值得我们琢磨的细节。其一,为啥要拿外卖小哥这个身份说事?想必这和人们心目中常见的外卖小哥的形象有关。媒体上不时“宣传”送外卖、快递工作压力大、非常辛苦,且要面对风险等等问题,网友对外卖小哥的本能式的同情,大概也跟认为其为弱势群体有关。其二,为啥营销者要赚取同情心,要从这个角度入手呢?因为,现在网民已经日趋理性,那种依靠偏激言论、过激情绪来吸引关注量的行为,已经越来越不被人看好,而同情心却是集体情绪里的“软肋”。

  因此,即使是真的发生了外卖小哥遭遇委屈的事,我们也要思考如何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不受伤害,给予其更多工作和生活上的保障。另一方面,身处舆论场上的我们,也要进一步增加辨别意识,提高判别新闻事件真伪的能力,由此倒逼营销者放弃这种“不高明”的手段。(黄帅)

关键词:外卖小哥,营销,套路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