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用航空局(下简称“民航局”)正在考虑,未来因天气等非承运人原因导致航班取消、延误、提前、航程改变、舱位等级变更或不能提供原定座位时,旅客要求客票改期的,产生的票价差额由旅客和航空公司平摊。
在以往的航空服务中,乘客最担心的就是遇到航班取消、延误、提前、航程改变等各种突发状况,因为这会带来一系列后果,比如有的需要紧急改期,并且为此弥补相应票价差额。而这个损失谁来承担?之前航空公司的应对口径往往是一句简短的话“天气原因”,也无需承担任何费用。
对于乘客而言,天气因素虽然看似不可控,但航空服务是乘客与航空公司之间形成的契约,因此从权利和责任对等原则出发,在面对各种突发情况,乘客要面临客票改签、产生票价差额等问题时,航空公司如果给予相应的补贴,实际上体现了突发情况带来损失的共同承担,而不是让本也无辜的乘客单方面买单。否则,这一方面让乘客的消费体验严重受损,更重要的是,将所有问题都归咎于天气,却不采取任何改善举措,无助于航空公司的服务优化和改进,在当下高铁等交通工具选择多样化的背景下,实际上也是削弱了民航的竞争力。
民航服务就应具备更多人性化因素。天气等非承运人原因导致航班取消、延误、提前、航程改变、舱位等级变更或不能提供原定座位时,旅客要求客票改期的,产生的票价差额由旅客和航空公司平摊,对于航空公司来说,看似多付出了一笔费用,但体现了责任均摊原则,让乘客可以减少不必要损失,也提升了对民航服务的满意度,吸引更多客源,这难道从长远来看不是好事么?
实际上,国内民航服务改进还有很大延展空间。比如近年来围绕航班延误,乘客意见不少。而航班延误所带来的损失如何弥补?虽然民航局之前也对此进行了协调,要求各航空公司给予航班延误的乘客一定补偿,但由于意见口径过于弹性,航空公司执行动力不足。其实,除了硬性补偿外,目前不少互联网保险公司都创新推出航班延误险,航空公司也可以主动联合保险公司,主动为乘客购买此类保险,一旦遇到延误,乘客得到相应补偿,不就能为乘客提供间接补偿么?
所以,航空公司如果具备了以客户为本的服务思维,就总能找到为乘客提供更好服务的办法,而不是要么被动应对民航局的行政管理新规,要么干脆什么都不做。必须指出的是,当下乘客对于某种交通出行工具的用脚投票权力不断增强,航空服务不改进,越来越多的人会转而选择高铁。民航局此次拟出台新规,恐怕也是基于这一考量,督促航空公司为乘客提供更多增值服务,而航空公司也要加强主动能动性,别总让乘客对自己的服务打低分。(毕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