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公布的《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城市餐饮浪费总量惊人,而中小学生的食物浪费明显高于城市餐饮浪费的平均水平。学生营养餐人均浪费216克,约占供应量的三分之一。在调研中推算发现,某大型城市中小学生每年校园餐饮的浪费总量约7780吨,折合经济损失1.6亿元。专家对此分析,学生对校园餐饮满意度较低,良好饮食习惯和食育教育缺失是造成食物浪费的主要原因。(4月3日《光明日报》)
而现实中,除了惊人的营养餐浪费,我们也真切感受到,近年来,中小学生中“小胖墩、豆芽菜”明显增多,偏食、挑食现象普遍。儿童高血压、糖尿病、性早熟等更是屡见不鲜。
这些现象的产生,是值得多方面反思的。家庭盲目满足和过分迁就孩子的饮食习惯,忽略了对其健康饮食、营养知识的培育。学校缺少对中小学生的食育教育,缺少专业的营养教师。社会上也没有真正重视以食养德的教育理念……多方面造成了青少年在食物选择上缺乏正确、合理的判断。所以,让孩子们认识食物、珍惜食物,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家长、学校、社会持之以恒共同努力。
食育涉及方方面面,首先需要政府在顶层设计上做出规定,制定相关规定进行推广,并规范营养素供给量标准。目前,我国的食育工作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但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日本、丹麦等国家已有相对完善的食育教育体系。美国、英国、印度等国家纷纷设立了“营养日”“营养周”或“营养月”。
学生是教育学生的专业机构,同时学生在学校的时间相对较长。《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17)》称,我国目前有中小学校26.78万所,在校学生1.8亿人,具备资质的学校食堂有21.85万家,有1.53亿名中小学生在学校食堂吃饭。所以在推广食育教育工作上,学校责无旁贷。学校应在“食育”方面下大力气、做大文章,通过全面设计,引导学生体会生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但现实教学中,缺乏健康教育教学的专业老师,这就对专业营养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引进提出了要求。另外,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也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令人欣慰的是,一些学校已经走在了探索的道路上。比如2011年河北省邢台市第四幼儿园创建了国内第一个儿童食育工坊,这个食育工坊老师、孩子、家长都支持配合参与,孩子们学会正确鉴别食物、选择健康食物、烹饪食材,品尝自己做的饭菜,让孩子们在劳动过程中懂得了节俭、奉献、合作以及感恩。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在培养孩子健康饮食习惯方面非常重要,但家长首先需要做的是自身要懂得什么是“食育”,如何做到“食育”,通过言传身教才更有利于对孩子的培养。
膳食营养的摄入和生活方式的形成,对人一生的健康都非常重要。所以,对于如何深入开展食育,把食育教育渗透到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任重而道远。我们有责任既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吸收营养的条件,更有责任为其灌输正确的健康观念。(郭慧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