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点击

摁牛头捆牛脚,降服金融“灰犀牛”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作者:
2018-04-02 09:17:18 
分享: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日前召开第一次会议,提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改革将触及深层次利益格局和一系列变革。今年要着重打好三大攻坚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被列为三大攻坚战之首。

  多管齐下加强防范金融风险,这项工作开展已历时两年。通过持续降杠杆,“点”上的金融风险仍时有触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所幸没有出现,中央此时提出打好金融风险防控攻坚战,说明这两年采取的措施已成效初显,尤其是商业银行资金在金融圈内封闭循环,实体经济缺血失血现象有所改变,资金重回实体实业的态势已然呈现。另一方面,在初步实现“止痛”之后,防控金融风险战役向纵深发展的时机逐渐成熟。

  说到金融风险,人们一般会想到个人和家庭的存款、股票、保险、债券是否有安全保障。国家层面的金融风险,则专指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债券、担保、信贷及互联网金融等关联性极强的大金融体系爆发系统性风险。鉴于大金融是大经济的动静脉血管,一旦出现破裂,必殃及实业与实体,进而严重影响和伤害民众生计。

  通过连续两年降杠杆,银行系统的坏账率已重新调头下行,商业银行违规经营乱象基本得到控制。当下突出的“风险面”主要存在于庞大的资产管理存量中。资产管理俗称投资理财,百姓的资金是理财产品的主要源头,这个环节如果出现大问题,百姓切身利益将遭受巨大损害。

  国内开放理财产品市场始于2004年,放眼全球起步很晚,但发展速度却让全世界惊讶不已。英美两大老牌金融帝国,开放资管市场已有半个多世纪,两国的资管规模在本国GDP中占比始终未突破40%。2012年中国国内理财产品总规模达到27万亿元,在同年度国内GDP(51.9万亿元)中占比52%;2016年国内理财产品总规模达到117万亿元,是同年度国内GDP(74万亿元)的1.58倍。

  开放资管业务的初衷,是为实体和实业新辟一条可持续的筹资渠道。国内超过百万亿元的资管规模,实体和实业不可能消化,除少部分投入前些年的重复建设或转为过剩产能,一多半成为资产泡沫,被违法经营的资管机构用于逐利套利。若再不采取釜底抽薪之策,国内一旦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资管业务很可能是一个主要爆发源。

  资管金融泡沫一旦泛起,必然乱象纷呈。少数资管机构通过抽逃资本、虚假注资、循环注资、多头注资、关联交易、利益输送非法获利野蛮生长,将在整个资管业界滋生坏榜样效应,以至于在短期内,国内资管业界迅速孽生出远非个别的金融“灰犀牛”。

  这些“灰犀牛”名义资产规模动辄上万亿元,光鲜的外表之内,资产负债率极高,鉴于其资本投向跨业态、跨行业和所谓多元化,一旦资金链断裂,其连锁反应往往达到“金融海啸”级别。正因为关联交易深厚,一些“灰犀牛”往往自诩树大根深而有恃无恐,并且在传统金融监管体系下,有的“灰犀牛”的确让监管机构投鼠忌器。

  建立于前两年金融风控的工作基础,为打好本轮攻坚战,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形象地说,第一个文件主要用于摁牛头、捆牛脚,第二个文件主要用于堵死新的“灰犀牛”出世通道。有了监管工具,还得重新厘定监管职能,于是就有银监机构与保监机构合二为一,就有央行与银保监职能的重新划分,这是最终降服“灰犀牛”、打赢金融风险防控攻坚战的强大组织保证。

  全牌照经营是金融市场深度开放的必然路径之一,降服“灰犀牛”不是要把开放的大门重新关上,有序合法的资管业务,仍是百姓投资理财的主要通道。攻坚战打赢后,百姓投资理财将获得更大的安全保障。

关键词:金融,资管业务,开放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