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毕业季开始,15个“新一线城市”成都、杭州、南京、武汉、西安等地,纷纷加入到人才争夺战中,且开出的条件一个比一个优厚。近日,北京也“按捺不住”入局这场人才争夺战。
纵观部分二、三线城市的“人才争夺战”,大多出台了买房打折、租房补贴、落户降标、项目资助、一次性奖励等引才政策,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在当前激烈的引才竞争中,“引”只是开始,如何留住人才,让他们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金钥匙”,才是“人才争夺战”中的制胜法宝。
对于求职者来说,除了北京等极少数城市外,大多数城市吸引人的并非是户口、补贴等,他们更看重的该城市的工作机遇与发展空间。
在各个城市之间的硬件与就业机会相差不多的情况下,能吸引人才只有就业环境、城市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的水平。谁能够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用人机制、谁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让引进人才有尊严地、有希望地生活在城市里,谁就会建立起对其他城市的竞争优势,在“人才争夺战”中占据主动地位。
此外,想留得住人才,不仅仅在于政策出台了多少,也在于政策落实的速度与温度,比如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社会保障等细节方面的考虑,以真心实意拴心、主动服务留人。据报道,此前有求职人员因“专业名称不符”而被二、三线城市单位拒之门外。这说明,从细处着手、从制度着手,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同样十分重要。
也应该注意到,加入“人才争夺战”的城市发布的政策中,不少是针对“高学历人才”而量身定做的。争夺高层次人才固然很重要,但不能走极端。
北京市日前发布的《北京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试行)》中明确规定,国家级科技奖项获得者、应税收入达标者、企业骨干、社会贡献较大的文创人才、著名作家、著名运动员和教练员、知名媒体人、外企高管、天使投资管理人、技能竞赛获奖人、自由职业者等等,均可申请人才引进。这不仅仅意味着范围的扩大,同时也是引才思路的拓展与深化。
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各个类型与层次的人才,那些脚踏实地勤恳工作的学历不高的人员同样是人才,同样是一座城市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所以,无论是名企高管还是外卖人员,都应该是一座城市所“争夺与照顾的对象”,而不仅仅是学历证书。
人才代表着创新与活力,留住了人才,就留住了一座城市的未来。在“抢人才大战”之后,各大城市更应该思考的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做大做强产业链,为人才创造更多发展机遇;要创造良好的教育、医疗、营商环境及城市环境、居住条件等,让人才能够在这些城市扎根。一座城市怎样对待人才和人才怎样回馈城市是相辅相成的,一座城要以“诚”留人,筑好巢,让“凤”留得住。(郭慧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