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下称《计划》),《计划》提出到2035年,适应教育现代化和建成教育强国要求,构建开放、协同、联动的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立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形成招生、培养、就业、发展一体化的教师人才造就模式。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专任教师共1586万人,教师数量、规模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教师职业吸引力有所增强,但仍然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如违反师德师风事件时有发生,培养层次不高,培训针对性不强,管理体制机制不够顺畅等。《计划》拿出“强师”的硬招、实招,对于具体的行动计划,都有明确的资源保障,避免计划停留在文件层面,难以落地。
加强我国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优化教育资源支出结构,通过“强峰补谷”整体提高我国基础教育教师的能力与素质。
所谓“强峰”,一是要推进师范教育办出高质量、高水平,二是推进现有教师队伍高质量、专业化发展。《计划》明确提出,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师范教育基地,打造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领头雁。据介绍,国家将支持50所左右师范院校加强教学科研设施建设,每所高校支持中央投资1亿元。
在具体实施时,需要注意要通过教育评价改革,探索符合师范教育规律的师范院校评价体系,避免出现“重立项,轻建设”现象,要让每一笔重大专项投入都用到刀刃上。
所谓“补谷”,则是补齐欠发达地区师范教育、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建设的短板。教育部决定在“十四五”期间实施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重点支持一批欠发达地区的薄弱师范院校,加强学校人才队伍、学科专业等建设,整体提高师范教育办学水平。《计划》提出实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明确中央财政对承担优师计划培养任务的部属师范大学,参照公费师范生的标准给予补助和支持;对地方高校,第一次明确中央财政根据其承担的专项计划培养人数给予奖补。这对于“优师计划”的高质量实施至关重要。如果没有中央财政的补助和支持,仅靠地方高校的力量很难推进“优师计划”。
“强师”不能只是发达地区的“强师”,不能只是打造少数拔尖学校的“强师”,而是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化,尤其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因此,《计划》提出形成“学校越边远、条件越艰苦、从教时间越长、教师待遇越高”的格局,这为推进基础教育强师确定了基调。不能把优秀教师都汇聚到发达地区、城市地区,要以更高的薪酬、更高的职业荣誉感吸引优秀教师到基层、农村学校任教。《计划》还特别关注加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支持地方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力度,将符合条件的乡村学校教师纳入当地政府住房保障体系,解决教师队伍住房困难问题,这是从回应乡村教师的具体关切出发,让所有乡村教师有获得感、成就感。
我国“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提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就包括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体系。实现这一规划目标的关键在于,要有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师资队伍。期待我国基础教育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