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特约评论员 王钟的
一个2019年5月才摘帽的脱贫县,去年地方财政收入仅1.78亿元,却兴建了总投资高达7.1亿元的中学。近日,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的“豪华中学”被曝光。据报道,新建的镇安中学校园有诸多与教学无关的设施,例如4层喷泉水景、16尊石刻鲤鱼、落差15米左右的多级瀑布群,还有假山、水车、栈道、水景、石拱桥。从画面上看,这所学校的校园更像是旅游景区,而不是让年轻人潜心求学的学堂。
贫困县的“豪华”校园。来源:新华视点
“再穷不能穷教育”,把学校环境打造得好一些,让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得好一些,并不过分,但如果像该“豪华中学”如此装潢,那就不是“好一些”的问题了。
尤其对于这所摘帽不久的脱贫县来说,更不能忘了“把钱用在刀刃上”。该校兴建的景观类设施,哪怕是在大城市的学校里也极为少见,对于这座建在山区的中学而言,无疑是过于超前了。巨额投资给当地造成的财政压力不提,就算这些设施的日常运转,也可能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开支。
更恶劣的是,该校的一些配置存在超标问题。根据新华社记者的观察,挂有“副书记”门牌的办公室目测面积超过30平方米,另一间挂有“课管处主任”标牌的办公室目测面积在30平方米左右。如果属实,这些办公室的面积明显超过了《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所规定的标准。虽然说超标办公室未必出于使用者的本意,但至少暴露出主导学校建设的部门和人员为了校园的“大而全”,忽视了规则底线。
此外,尽管表面上力求“尽善尽美”,但还是暴露了“华而不实”的问题。比如,学校教师大多在县城居住,不少教师反映,不会入住镇安中学为教师配备的“可拎包入住”的公寓,反而要在通勤上付出额外经费。当地在决策离县城14公里的地方建设新校园时,有没有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新校园的选址是否给师生带来了新的困扰?不解答清楚这些问题,新校园建设就缺乏正当合理性。
当然,过度豪华和超标的校园硬件设施只是表面问题,更值得人们关心的是,大手笔的校园建设投入,是否等于当地真正重视教育、着力改善教育水平了?
众所周知,决定一个地方、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并不全然是硬件和校舍,更重要的是软件投入。比如,学校能不能延请名师、学科带头人入驻?能不能留住青年骨干教师?豪华的图书馆里有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藏书?学生的校园生活能否得到保障?实现这些需要比校园硬件建设更多的细致规划,也更需要切实投入,当地准备好了吗?
人们还要追问的,是当地决策者的施政理念问题。据镇安县委一位干部介绍,之所以要将校园建设为仿唐式建筑风格,是由于当地要打造唐文化,以“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要知道,校园本属清静之地,承受不了过多外来的参观游览,不知道当地所谓“文旅融合”究竟是要干什么?在缺乏解释说明的情况下,不得不怀疑有关领导干部存在“拍脑袋”决策。想当然地把学校与旅游拧在一起,就是进退失据的“拉郎配”。
鉴于镇安中学建设涉及的大量资金,人们还有理由怀疑,经手资金的人员存在不当操作,甚至借此侵占公共利益。对此,纪检监察部门还需主动介入,查查7.1亿“豪华校园”的背后有没有猫腻,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校园既已建成,在后续整改中就要以公共利益尤其是师生权益为指向,让建好的硬件设施充分运转起来,尽可能地满足教育需求,使教育规律起决定作用。如此,当地才能扭转铺张浪费的形象,让“形象工程”变成真正的“惠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