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女童章子欣的不幸遭遇牵动了很多人的心。然而,来自百度方面的一则动态消息,却引爆网络。7月13日午间,疑似章子欣遗体被找到,但身份尚未完全确定、章父亲正赶往现场时,“百度”APP编辑却未经本人确认,在认证为“章子欣父亲”的百度账号迅速发布动态,称“刚刚得知我的子欣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云云。
尽管平台方面迅速处置,开除了这个编辑,但此事也暴露出来,当“刷流量”“刷存在”成为一种压力传导,必然会出现各种乱象。
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如此急急忙忙胡编乱造,闹出来不只是笑话,也会因为冒犯了死者而激起公众的厌憎。“大”要有大的样子,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无所不在,又无从发现它的存在。“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很简单,公众本来已经生活在平台构筑的生态之中,离不开,也不可能离开,这是一种既亲密互动、又略显疏离的关系。根本用不着像小孩子那样,以故意哭闹、恶作剧来寻求大人关注。
对于很多大公司来说,类似“刷存在”的小打小闹几乎看不到。并不是说大企业就不需要公众关注,而是说,需要公众关注你什么?是秀底线,还是让人家看看你的担当与责任?这里边的差异很大。
从2013年,阿里巴巴纳税超70亿元,到2014年,阿里巴巴成为国内首家纳税超百亿的互联网公司,再到2018年纳税516亿元,平均每天纳税超1.4亿元,数字的增长背后,是企业的成长与价值重塑。
税收的终极用途是社会公共服务,企业纳税本质就是回馈社会。这才是“大”企业应有的姿势,这样的企业当然有存在感,也不需要刷存在感。
华为也是如此,作为没有上市的全球500强,营收超千亿美金,绝对是一等一的“大块头”,更厉害的是华为在5G领域里的布局。就这样,仍不务浮华,不慕虚名,低调务实,实在令人感慨。
不仅如此,撇开纳税额、营收指标等等,企业对于社会的更大意义还在于,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进而延伸产业链条,丰富产业生态,最终达到赋能的效果。2016年阿里提出“新零售概念”,如今新零售已成为零售甚至消费业的共识。阿里新零售生态聚集起实体零售巨头、全球顶尖品牌、即时物流服务商、新零售服务商等各个环节合作伙伴。这种“有生意大家一起做”的模式,不仅“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也给民众带来切实的利益。
即便是在社会公益方面,阿里也比一般简单粗暴的救助做法要精明、精细得多。像电商扶贫,农货上网等,都是旨在串起一个个的社会节点,激发参与者的热情与创造力。回馈社会也要遵循经济规律,比如阿里就提出,企业应该用“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法”做公益。惟其如此,才能持久。
事实上也是如此,“大”也意味着“正”,不必搞什么花样,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一定会吸引眼球。毕竟,一个社会,总是有基本的价值与评判的。(郭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