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评论 > 时事快评

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芦静
2022-04-12 17:02:59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评论员 芦静

  4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种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这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要弘扬袁隆平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十年磨一剑,久久为功,把这件大事抓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

  自古以来,粮安天下,种为粮先。种子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源头,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我国种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已实现完全自给,农作物重大新品种不断涌现。

  一粒种子,一分收获,而这背后凝聚着数以千计的科学家和技术员的青春、智慧和汗水。有人把育种比喻为大海捞针,只有技术优化基数大了,选育成功的机会才会大。往往,新品种选育要靠很多育种材料经过上千次组合,历时多年才可能成功,离不开持久努力。在海南,“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植物遗传育种学家谢华安、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中国抗虫棉之父”郭三堆、“甜瓜大王”吴明珠等一批知名育种专家“十年磨一剑”,辛勤耕耘、默默奉献,换来了优良种子、南繁优势,助力我国在种业基础研究领域取得诸多突破。

  种优则粮丰,要端稳中国饭碗,就必须把种业搞上去。近些年,尽管我国种业发展有了很大进步,但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足、育种创新水平不高、种业企业竞争力不强、市场环境亟待优化等不少“卡脖子”难题仍存在。《2020年中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近6400家种子企业中,真正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不到100家,而82%的企业是销售企业,种业在新品种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方面面临瓶颈和障碍。面对日趋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冲击,提振种业创新发展迫在眉睫。

  加快种业振兴,根本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种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无论是解决育种难题还是实现追赶超越,都需要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种业企业等多个主体协同发力,在种业科技攻关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中有更大力度、更远谋划的创新作为,为加大种业振兴后备人才储备夯实基础,为实现粮食安全提供有力的种源支撑。

  袁隆平曾说过:“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十年磨一剑,拿出攻破“卡脖子”技术的干劲,心无旁骛、深耕细作,在“一粒种子”上下更大功夫、做更大文章,不仅是对袁隆平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致敬,更是端稳中国饭碗的积极作为。

关键词:种子,中国饭碗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