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点击

要读懂“大运河”这张文化牌

来源: 东方网  作者:王静颖
2021-10-26 09:45:19 
分享:

  最近,大运河成了一个高频词。10月22日,以“中国的运河·世界的运河”为主题的“魅力北京浙江周”开幕式在杭州举行;10月22日至24日,以“畅游甜美运河·乐享非遗之魅”为主题的中国大运河非遗旅游大会在无锡举行;10月9日,《北京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发布。

  提起大运河,很多人都会想起小学课本里的“京杭大运河”。而如今,“中国大运河”的叫法更为普遍,它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全长2700公里,地跨8个省(直辖市),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当历史以具体物象的形式沉淀下来,其实就是最好的活化石,就是我们和先人对话最好的媒介。中国大运河不仅蕴含着不同历史时代的科技、经济、文化、社会风貌等等,也在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繁荣社会的向往,以及为这种生活不懈奋斗的精神。大运河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大运河文化,首先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大运河在我国工程历史上,乃至人类工程历史上,都是一个尊重自然、利用自然、因地制宜开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个典型。如即将建设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大运河扬州三湾段,就是古代扬州工匠通过“三湾抵一坝”的办法,避免船只遭遇险阻的巧夺天工之作。

  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中国大运河至今已存续2500多年,是世界上少有的仍在使用并不断建设的活态文化遗产,也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典型。可以说,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通过不停的开凿、疏浚、修缮、治理,方才形成了这一璀璨的文化瑰宝。

  我们常说保护文物古迹、弘扬传统文化,那么到底该怎么保护、如何弘扬呢?保留和维护实体,仅仅是最基础性的工作,继承和传承其实更多的体现在文化和精神层面。古迹建筑是会随着风吹日晒等自然摧残流逝的,但文化和精神却是可以永远传承的,关键是将其和当代社会风貌和大众生活相结合。

  当下,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旅游成为一个显性行业。如何进一步提升大运河的文化旅游功能,增强相应的服务能力,也是绕不开的课题。健康的、合理的、适度的开发,本身也是一种保护和传承。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大运河,也就会有越来越多人的保护大运河。

  比如,当下时髦的直播经济、网红经济学、沉浸式旅游体验等手段和渠道,都可以尽可能地利用起来。这次在“魅力北京浙江周”开幕式上,就邀请了不少知名博主。其中,国学手势舞创始人、快手达人“小一姐姐”既表示,作为一名新杭州人,也希望通过自己擅长的方式,以短视频的形式传播运河文化。

  而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保护大运河这样的历史文化古迹,很多时候也并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不做什么。不朝河里扔垃圾、不在桥上乱画乱刻,这些生活中的小事,也是一种环保理念。只要人人都能与大运河和谐共生,大运河自然可以川流不息,大运河文化也自然可以源远流长。(王静颖)

关键词:大运河,文化责任编辑:芦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