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评论 > 时事快评

多平台承诺“不杀熟”,不看口号看疗效

来源: 长城网  作者:王钟的
2021-04-09 17:41:37 
分享:

  长城网特约评论员 王钟的

  关于互联网平台企业“大数据杀熟”的问题,很多用户都深有体会。明明是某家平台的熟客,却在购买同样商品或服务时,面对比其他用户更高的价格。有的平台以“优惠券”调节不同用户的价格,有的甚至直接调整定价,甚至有的用户发现充值会员后商品更贵。对于这种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而违背商业伦理的行为,主流舆论始终持反对意见。

  据广州市场监管局官网消息,日前,京东、携程、滴滴出行等10家平台企业代表签署了《平台企业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承诺书》,承诺不非法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不利用数据优势“杀熟”。在监管部门的督促下,平台企业承诺不利用数据优势“杀熟”,是对民意的积极回馈。至少,在公开价值观上与“大数据杀熟”割席,让人们看到平台企业治理和纠正不当行为的诚意。

  然而,单凭企业单方面的承诺,恐怕还是不足以让公众放心。毕竟,先前企业作出类似的承诺和表态并不少,在面临有关“大数据杀熟”的质疑时,企业也是能否认就否认,实在回避不了就把责任推给第三方,或者归结为“技术失误”。诸如此类的套路举不胜举,面对平台优势,消费者似乎也别无选择,有时只能多注册几个账号,比较哪个情况下更便宜。

  “大数据杀熟”的前提是平台掌握了大量用户数据,包括消费能力、使用习惯、日常偏好等。将这些数据汇总并加以计算,平台得以有针对性地加以利用。面对新用户,平台“赔本卖吆喝”,这笔成本自然要从老用户身上找补。因此,破解“大数据杀熟”,单单依靠平台的自觉是不够的,只有在技术上加以限制,才能切断平台伸得过长的手。

  平台经济的一大特点是平台积累了大量用户数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数据是平台的“私产”。对用户数据的保管和使用,亟需确立明确规则。平台不能在违背用户真实意愿的情况下任意使用数据。比如,用户向平台提供家庭住址,是用来收货的,而有的平台通过收货地址判断用户的经济情况,就显然与用户权益相抵触。在价值观层面,平台只有遵循使用用户数据的谦抑性原则,才能赢得更广泛的尊重与认可。

  “大数据杀熟”做的是一笔赚取信息差的买卖。用户被“杀熟”时,往往并不知道自己被杀熟。因此,采取方法消除平台与用户的信息差,也能让“大数据杀熟”偃旗息鼓。比如,第三方机构通过抓取平台当前价格和历史价格,比较不同时间、不同平台、不同区域的价格差异,为用户购买提供信息支持。目前,已有不少此类软件提供此类服务,消费者在下单前也不妨长个心眼,借助工具比比价。

  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到今天,随着用户数量的逐渐饱和,将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这意味着留住老用户的意义更加重要,即便是从平台自身利益计,“杀熟”也是无法持续的短视行为。与此同时,消费者的决策也会日趋理性,那种为开拓新用户而实施的短期优惠已难以刺激更多消费者。新一代消费者越来越看重平台的服务水平,看重商品的售后体验,也看重个人数据是否被恰当地保管与使用。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也要不断升级技术,创新执法手段,让监管能力跟上技术进步的脚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代信息社会技术即权力,监管权力继续为公共利益服务,离不开对技术的把控。

关键词:互联网平台,大数据杀熟,监管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