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评论 > 时事快评

4个月编千余份环评,以严肃复核回应质疑

来源: 长城网  作者:熊志
2021-02-26 09:15:30 
分享:

  长城网特约评论员 熊志

  近日,山东一家环评公司唯一的一名环评工程师被曝4个月负责编制了63本环评报告书和1541本环评报告表。对此,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坚决反对环评形式主义,已将相关文件纳入环评文件复核,“如果发现存在环评质量问题,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4个月编制63本环评报告书和1541本环评报告表,换算下来平均每天要编制十多本,如此高的效率,着实让人咂舌。这种有些脱离常识的“勤劳”,无疑难逃形式主义的质疑。

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考虑到其专业性较高,每份环评报告书或者环评报告表,按说编制起来都得耗费一定的精力和耐心。

  不管是环评机构,还是相应的环评工程师,都应该本着负责任的态度,细致耐心地从事相关工作,将可能造成的影响全面考虑。这不仅仅是职业要求,更是法律的应有之义。

  事实上,《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规定,要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接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不负责任或者弄虚作假”,将处以罚款,情节严重还会追究刑事责任。

  当然,并不是说此次牵涉的环评工程师和机构,存在着违法违规的情形,到底有没有粗制滥造,甚至是可以配合相关利益方弄虚作假的情况,还得看后续的复核结果。

  但此事中环评形式主义的疑点确实不少。一方面,该环评工程师的项目量,比第二名高出接近一倍,明显有些脱离行业水平;另一方面,他不仅是编制主持人,还是所有项目唯一的主要编制人员。这样的工作效率,能够保证做到严肃认真吗?

  环评报告背后牵涉的规划、项目,往往关系很多人的切身利益。尤其是一些具有负外部性的项目,如果缺少严格专业的监测评价,导致环评报告对负面环境影响的预判不足,后续等到项目落成,很可能酿成一些冲突事件,激化矛盾,类似教训其实并不少。

  而且揆诸报道,为了让项目落地,一些企业给第三方环评机构和人员利益输送,导致环评造假的情况时有上演。在这样的前提下,更应该以苛刻的眼光,来审视环境影响评价的全流程运作,不放过任何可能存在的粗制滥造和弄虚作假。

  生态环境部“坚决反对环评形式主义”的表态,无疑是有力的“敲打”。环评报告是要对环境生态和发展未来负责,不是给相关的项目企业背书,所以操刀编制的机构和人员,理当拿出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份报告。

  围绕相关环评文件,生态环境部门已开始复核,有没有违法违规,相信很快就有答案。而此事也是一次重要的警醒——环境影响评价要讲究效率,但不能盲目追求效率,尤其是一些第三方的环评机构,不能将业务量当做唯一的考核依据。

  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对于全国的环评业务量,也应该有针对性监管,一旦机构和人员的业务量明显超出行业水准的,要能够触发复核机制,并开展深入调查,减少粗制滥造和弄虚作假的空间,让环评真正严肃起来。这也是生态文明建设题中应有之义。

关键词:环评,复核,质疑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