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评论 > 时事快评

深圳特区不惑年: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来源: 长城网  作者:杨于泽
2020-10-14 16:34:00 
分享:

  长城网特约评论员 杨于泽

  40年前,中国创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大经济特区,40年特区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从冲破困境到高速发展的历史。

  中国改革开放的时候,深圳还是一个与香港隔河相望的小渔村,去年深圳生产总值已经超过超过2.6万亿元人民币,在国内城市中仅次于北京、上海。它拥有华为、腾讯、小米等世界知名企业和品牌,是中国创新能力的代表。英国《经济学人》曾如此评价:“全世界超过4000个经济特区,头号成功典范莫过于‘深圳奇迹’。”

深圳市民中心广场(10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对于世界,它是“深圳奇迹”,而在中国人看来,“深圳奇迹”就是“深圳经验”。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提到“深圳特区”这样一个概念了,随着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持续深化改革,整个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大特区”,而深圳经验在这个“大特区”全面被复制和推广。

  “深圳经验”到底是什么?概括起来很简单:把门打开,放开人的手脚,让资本、人才、技术、土地等要素动起来,就足以发生巨变。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的时候,它只有30多万人、327.5平方公里的面积, 现在它有2000万人口,周边城市都想和它抱团发展,大家都想分享它的活力。

  把门打开,放开人的手脚,这听起来是非常简单、人人都愿意做、每个城市都想做到的事,但其实很复杂。真正束缚人的不是有形的绳索或其他障碍,而是思想的僵化。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抵抗僵化的历史,也是一部让社会活力迸发的历史。建立深圳经济特区40年的历史,本质就是一部制度创新的历史,是一部社会活力迸发的历史。

  深圳行,国内其他城市或地区应该也能行。深圳的发展水平高,再高也是其他地区发展的目标。深圳能够把门打开、放开人的手脚,国内其他城市和地区也不是做不到。当然,城市与城市之间总有不一样的地方,中国不是深圳的简单放大。深圳经验,很多都可以在全国各地复制推广,但灵魂的东西还是那一条:解放思想,用改革开放思维推动高质量发展。

老师带着孩子在深圳福田区的荔枝公园玩耍(9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深圳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是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接下历史接力棒后来到这里,庄严宣示“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2018年10月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今年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将启,中华民族将踏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宣布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但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释出积极信号:中国不仅不会与世界脱钩,相反还要做逆全球化的逆行者。

深圳市城区景色(8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深圳的目标是打造“全球标杆城市”,深圳改革开放不会停步。10月11日,中办、国办印发的《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公布,赋予深圳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但是没有深圳特区,它是替全国先行先试。

  把门打开、放开人的手脚,中国不会止步。深圳在试点,其他地区也可以因地制宜,推动高质量发展。建立经济特区40年后深圳再出发,中国也要再出发,各地都要再出发。

关键词:深圳特区,改革,开放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