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评论 > 时事快评

一个“纸面服刑”犯牵出65名公职人员,不能再发生了

来源: 长城网  作者:杨于泽
2020-09-17 17:19:26 
分享:

  长城网特约评论员 杨于泽

  前一阵子议论纷纷的内蒙古死刑犯王韵虹“纸面服刑”7年案,近日有了处理结果。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9月16日消息,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共对自治区监狱管理局、自治区高法、高检、公安、人民医院等26个单位的65名公职人员进行了党纪政务处分。

  这个案子的奇特之处在于,一个因犯故意杀人罪,已于2005年12月12日被判死缓的死刑犯,服刑变成一场“传奇”。2008年年中他被减为无期徒刑,后又被减为有期15年,2011年4月因患病被批准保外就医6个月,从此再未回监,而是在外逍遥自在7年,被称为“纸面服刑”。实际上,他的专利减刑、保外就医、暂予监外执行等都是以上65名公职人员违法违纪乃至涉嫌犯罪的结果。

  从严格执纪的角度看,这次当地纪委监委对违纪违法和涉嫌犯罪的问题进行了深挖,揪出65名问题公职人员,清除了队伍中的害群之马,端正了党风政风,净化了法治生态。但换一个角度看,一个服刑犯,居然有多达65名居于专利减刑、保外就医、暂予监外执行等环节的公职人员,为他飞蛾扑火般违法违纪乃至涉嫌犯罪,充分说明“靠狱政吃狱政”行动的破坏力与毁伤力之大。

  这种“靠狱政吃狱政”、以帮服刑犯人保外就医、减刑、暂予监外执行等牟利的行为,似乎还不是个别现象。同样在内蒙古,17岁的呼伦贝尔男子巴图孟和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却连一天监狱都没进过,还当选旗人大代表。云南孙小果无恶不作,也是在19名公职人员包庇下逍遥法外好多年。

  “纸面服刑”也好,其他各种专利减刑、保外就医、暂予监外执行也好,首先损害了法律与法治的公正性。人们常说,不法行为弄脏的不过是水流,而不公的判决则将水源污染了。其实狱政与审判同属司法环节,狱政腐败与审判不公性质相同,都属于对社会生活“水源”的污染,它摧毁公众对法律的信仰,使人们看到社会生活的阴暗面,其损害世道人心无以复加。

  狱政腐败还有其特别之处,在于它波及面很广,对公平正义损害是系统性的。要给一个服刑犯减刑,往往涉及监狱、狱政管理、监狱医院、检察和法院等各个方面。一个王韵虹“纸面服刑”,用到了专利减刑、保外就医、暂予监外执行等多种非法手段,将65名公职人员拖下水。这说明狱政腐败的社会危害性非常之大,不能等闲视之,更不能轻拿轻放,必须从严处理,而且要痛下快刀断其病根。

  所谓断其病根,首先要深挖最大的幕后黑手,不能搞各打五十大板。服刑犯“纸面服刑”要用到一系列手段,背后没有“高人点拨”,恐怕只会不得其门而入。背后很可能是一条“产业链”,有人收钱充当“总承包”,然后让服刑犯及其亲友“按方抓药”。对于那些居于“产业链”高端的人,必须从严从重打击。原因就在于,狱政腐败是知法犯法,理应从重从严绳之以法。

  其次要从制度上筑牢狱政腐败的防线,进一步对保外就医、减刑、暂予监外执行等规定作出规范,防止相关规范被违法犯罪分子所“俘获”。对于狱政腐败适用法律的问题,如果有必要,也可以对法律进行修订或作出新的司法解释,以体现从重从严的精神。

关键词:纸面服刑,公职人员,处分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