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评论 > 时事快评

早稻增产添底气,“中国饭碗”自己端

来源: 长城网  作者:丁恒情
2020-08-18 09:57:17 
分享:

  长城网特约评论员 丁恒情

  力促早稻增产,是今年国家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之举。据农业农村部消息,目前早稻收获已基本结束,今年早稻生产呈现三大亮点,增产趋势明显。

  科学的判断,源自有力的支撑。今年早稻面积比上年增加470多万亩,扭转了连续7年下滑势头;广东、广西等早稻生产大省增产趋势明显,洪涝灾害影响总体有限;优质早稻面积达到46.2%,比上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在“十三五”收官之年,我国早稻生产尽管遭遇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但仍然是增产的趋势,着实鼓舞人心、振奋精神。早稻增产,不仅为保口粮、稳物价提供了支撑,更增添了“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底气。

视频截图。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早稻增产殊为不易。岁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种子、化肥等农资生产经营出现不同程度受阻,给早稻生产带来了一定影响;进入汛期,长江中下游局部地区遭受洪涝灾害,早稻单产下降;“倒春寒”、病虫害、“干热风”等,也给田间管理带来不小挑战……各种风险挑战接踵而至,早稻增产的压力持续加大。这些都启示我们,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仍有待进一步巩固增强,保障粮食安全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是要稳住农业这个“基本盘”,越是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而言,吃饭问题绝非小事。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要“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一方面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像保护文物、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通过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行动、促进耕地休养生息等,更好实现“藏粮于地”;另一方面,要加强农科人才培养,加大投入、加强创新,深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改革,大力发展数字农业,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真正实现“藏粮于技”。守住耕地这个根本,走好科技这条出路,抓住农民这个关键,我们就能不断筑牢粮食安全保障的基座,推动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仓廪实、天下安,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今年以来,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和自然灾害风险的增加给粮食生产带来影响,但粮食生产“气可鼓而不可泄”,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我们必须始终对粮食安全抱有危机意识,牢固树立“食为政首”理念,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牢牢稳住粮食安全这块“压舱石”。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只有坚持一手狠抓粮食生产,一手狠抓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才能真正有底气将自己的饭碗端牢,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提供重要保证,从而推动“中国号”巨轮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关键词:早稻,增产,粮食安全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