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发言

儿童阅读确需引导,但别把孩子当“玻璃娃娃”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陆玄同
2020-07-06 09:09:18 
分享:

  ●特约评论员 陆玄同(广东)

  近来,随着亲子阅读受重视,童书市场迎来一波热潮,但问题也随之出现。据媒体报道,有部分童书被质疑存在“美化自杀”、“涉黄、涉暴”等内容,其中不乏知名作家的作品。针对这类情况,有学者呼吁“分级阅读”,也有专家表示,不要因为一些细节而否定整部作品,家长没必要过分焦虑。

  其实,分级阅读本身意义不大,况且还缺乏相应标准。相反,应该突出儿童阅读中的家长角色,家长们做好引导,孩子就能收获更广泛的阅读体验,而不是陷入“想看的不能看,能看的不想看”这样的恶性循环里。

视频截图

  虽然童书市场较为繁荣,有数据显示近年来,儿童类图书销售年增长率基本保持在9%左右,高于整体图书市场增长水平。但真正有价值有故事性的儿童读物并不多,混杂于其中的多是些利益媾和下陈词滥调,多而杂的童书市场,让家长们无所适从,加之频频“暴雷”的童书,家长们患上了选择童书焦虑症。早前,有媒体对2026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为儿童挑选图书时,56.0%的受访者感到困难。

  这个选择困难的背后,既有家长们本身不爱读书,故而不知道选什么样的书合适,也有了解后的过分焦虑。有一点需要明确,就是儿童本身缺乏辨别能力,却又天性好模仿,对于涉黄涉暴的内容,是坚决不能出现在儿童读物中的。至于具体一些细节的描述,需视情况而定,需结合上下文或者全书内容来看,不可孤立地拿出一两句话进行批判。

  其实,现在的孩子早熟,尤其互联网如此发达,他们接触到的信息五花八门,其受到影响因素颇多,关键是家长、教师等成人要做好引导,所以,把关注点放在一两句不怎么“正能量”的词句上,大加批判,或者过分焦虑,大可不必。有些东西他接触了,引导正确,反而不感兴趣,越是捂着不让看,反倒让他们来了兴趣。更不能把孩子们当“玻璃娃娃”看待,这也不让接触,那也不让了解,叛逆的心理会促使他们朝着相反的方向走。

  引导有方、要童书作者、出版商,家长形成合力。不管是童书作者,还是作为童书的“把关人”,童书出版机构,都应该在编审环节,将一些粗俗粗暴的内容过滤掉。同时,童书行业监管机构,要扩大童书审查的视角和维度,提升审查专业性,坚持儿童优先选择,而不是利益裹挟下的泥沙俱下。

  总之,堵不如疏,在孩子阅读这个过程中,家长及教师的角色不能缺位,及时的沟通和交流能让孩子更好的理解。教育是一个起点,是一种陪伴,是一种理念和鼓励,阅读也一样,而最终的成全,是每个孩子自我的人格和心灵。孩子长成什么样子,父母是直接责任人,不妨花些时间与孩子一起阅读,做好孩子的守护者,化焦虑为自信,让阅读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

  (本文系长城网、长城评论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责任编辑:郭慧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