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点击

一米线,离我们有多远?

来源: 工人日报  作者:毛建国
2020-03-18 15:59:42 
分享: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很多城市的公园开门纳客。由于准备工作充分,情况总体不错,不仅排出了队伍,而且游客相互之间保持了距离。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那些排成风景的队伍,游客脚下往往有一条线,也就是一米线的标识。比如,3月15日正逢北京玉渊潭公园实施限流的首个周末,一张照片显示,游客排成了长队,而在脚下,有着多条黄色的一米线,十分醒目。(见3月16日《新京报》)

  这段时间,随着疫情形势进一步好转,工厂在复工,商场在复市,城市在复苏,空气中又慢慢弥漫了烟火气息。出于职业关系,我特别关注排队场景,尤其是见到与排队有关的新闻照片,总会格外留意。

  原因很简单,每一次公共事件的发生,尤其当我们不得不付出重大代价之后,我们总要从中留下一些有用的东西。倘若经由此次疫情,倒逼人们深入思考“人与自然”“人与城市”“人与人”的关系,生成和固化一些文明健康习惯,也算是不幸中之万幸。疫情背景下,一米线是文明线,也是安全线。通过一米线,可以很好观察一座城市的素养。

  遗憾的是,很多次,我都被图片黯然击伤。类似银行、景区等有专人负责的地方尚好;而在街肆排队购物的照片,很难挑出几张没有毛病的。包括一些摄影记者推荐的图片,队伍是排起来了,也有人保持一米距离,但总在几个拐角会出现人贴人的现象。这些“街拍”照片,更能反映一座城市的真实文明风貌。明明一米线意义重大,各个城市也在大力推广,为什么还是不尽如人意?

  为了寻找答案,这个周末,我到大街上亲身体验了一下。离我家不远,有个远近闻名的“老鹅摊”出摊了。我到的时候,已经排出了10多米长队伍。自觉排队,倒是不错,可队伍人挨着人,有的连10厘米都不到。我加入了队伍,并与前面一位保持了一米距离。

  排了不到两分钟,有人插队进来。我没有说话,再次拉开距离。不到一分钟,又有人插了进来。这时,排在我后面的人不干了,大声质问:“你前面留这么大空干什么?”

  我回答:“不是要保持一米距离吗?”

  后面的人接话:“大家都不保持,就一个人保持一米有什么用?”

  摊主插话了:“应该保持一米,请大家配合一下。”

  摊主边说边过来疏解,很快队伍排成了一道风景。

  这可能就是一种中国式排队——前面的人没想到,后面的人随大流,加之没有人去监督,这才造成了很多不文明现象的产生。联想到一米线,为什么在银行、景区等场所表现得较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地上画着线,旁边站着人。而在大街上表现不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处于“放养”状态,缺少必要的提醒和约束。

  文明是一种养成,贵在自觉,但在文明养成过程中,依然需要一些外力手段,就像盆景造型一样。相对于简单的呼吁,眼下我们更需要把工作做细做实。一米线该设的要设,该监督的要监督。譬如大街上,能不能做好摊贩的工作,让他们成为疏导员和监督员?

  文明养成有自身规律。透过一米线,可以窥视诸多现实规律。设置一米线,是文明养成的一条有效路径。除了呼吁“大家站在一米线外”,更应该做好具体入微的工作,通过文明定型,推动文明养成。(毛建国)

关键词:一米线,文明,自觉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