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库 > 专题新闻

【两会快评⑥】保护衡水湖,“只有更好、不能变差”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芦静
2020-01-10 19:09:52 
分享:

  1月9日下午,在河北省两会各代表团分组审议《河北省河湖保护和治理条例(草案)》时,衡水市滨湖新区综合办公室主任王新霞说:“衡水湖是华北平原的一颗明珠,保护好衡水湖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衡水湖,是京南距首都最近的、华北平原唯一保持完整的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是我国极具稀缺性和典型性的国家级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令人遗憾的是,上世纪围湖造田、与湖争地、捕鱼养鱼、过度开发曾给衡水湖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造成严重水质污染。

美丽衡水湖。

  有水才有湖。为了守护好衡水湖这“一盆清水”,近年来,衡水市不断加大衡水湖湿地保护力度,搬迁周边413家企业、作坊,拆除60万平方米沿湖各类建筑,封堵所有的入湖排污口,更换燃油船为电动或燃气动力船,一次性全部取缔了1.38万亩网箱、拦网,收割蒲草20万平方米、清除淤泥80万立方米,开启一年一度的封湖禁渔期……

  经受过在粗放经营年代被严重污染的惨痛,如今的衡水湖可谓日新月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湿地面积增加了3000亩,水质已由过去局部劣Ⅴ类达到了总体Ⅲ类,有健康因子之称的大气负氧离子含量达到4600个/立方厘米,鸟类种类由最初的286种增加到324种……

  从污染治理转向生态修复,衡水湖的保护理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迎来了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良机。

鸟的天堂衡水湖。

  实践证明,生态环境是最值得珍惜的财富。但从大局和长远出发,河湖保护、治理只是开始,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差”。

  对于衡水湖而言,目前的水环境虽然获得了明显改善,但也要看到,任何上游所涉及到水、气、土等方面的污染,不仅会影响到衡水湖,还会影响下游及雄安新区,作为京津冀区域难得的生态腹地,衡水湖面临着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和保护的压力。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优美的河湖环境也成为了群众的需求和期盼。

  守护美丽河湖,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在今年的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加强衡水湖、大运河河北段综合整治”“加强白洋淀全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保护,确保湖心区水质达到Ⅲ—Ⅳ类标准,加快恢复“华北之肾”功能”……全面吹响了碧水保卫战的号角。

  事实上,近年来,河北省把落实河湖整治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坚定改革信心和决心,以河长履职为关键,党委政府狠抓落实,有关部门多措并举,强力推进,河长制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责任体系初步形成,全省河湖管理与保护局面悄然改善。

  从实际效果看,河北省河湖实现了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重要转变,但从协同治理角度来看,河湖治理在流域、流程、目标三个层面仍然存在不协调、不到位的情形。

  河湖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奋力一搏的“勇”,更需要科学规划的“谋”。要想让河湖面貌持续得以改观,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就必须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转向“有实”,不断增强全民参与河湖治理的广度和深度,加大跨界河湖协同“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力度。(芦静)

关键词:衡水湖,生态环境,治理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