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评论 > 时事快评

“快微课”败诉,不造谣是自媒体的底线

来源: 长城网  作者:王客
2020-01-04 19:20:55 
分享:

  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对抖音起诉微信公众号“快微课”一案作出一审判决。法院认定“快微课”早前发布的《抖音,请放过孩子!》一文属于对抖音的严重诋毁,且发布者有明显的主观过错,故判令快微课在其公众号内连续三日刊登致歉声明。

  对自媒体“快微课”以及它和抖音的这起纠纷,可能很多人不太知情,但《抖音,请放过孩子!》这篇流传甚广的文章,想必不少人见过。在该文章中,作者引用了大量用户拍摄的孩童以及与家长互动的视频,并配有“孩子一直在挣扎、一直在哭闹”、“惊悚”“拿孩子的命开玩笑”等描述,批评抖音坑害孩子。

  撇开文章中那些评论性质的内容暂且不谈,只从法院判决来看,自媒体文章虚构事实的指控已经成立——文章引用的很多视频素材,上面有“北京时间”、“秒拍”、“腾讯视频”等明显的水印,不是来自抖音用户上传。用这些素材来指控抖音,当然站不住脚。

  自媒体“快微课”辩解称,文章并未侵权,相关恶搞孩子的动图,并非捏造拼接,都是社会的呼声。然而,这依旧否认不了文章多处信息事实的问题。哪怕初衷是好的,也不能用造谣的方式来监督,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法院认定发布者有主观过错,正是基于这层逻辑。

  而且,如前所述,文章引用的一些素材,有明显的水印,对发布者来说,对信息的真伪进行识别相当容易,不存在什么技术门槛。在这种前提下,没有尽到审核义务,就贸然发布诋毁企业的文章,毫无疑问是对用户不负责任的误导,同样可能被竞争对手当枪使。

  让人意外的是,在判决下达后,“快微课”发布文章回应,反复提到自己相对于大公司在博弈上的弱势地位。

  首先,法律是底线,要先讲是非对错,而不是“谁弱谁有理”,法律问题不能被模糊替换成谁强大弱小的情感问题。再者,换个角度看,在舆论场上,一些内容失实的误导性极强的文章,同样可能让涉事企业支付巨大的商誉成本,因外界形象受损而陷于被动。

  在当前纷繁复杂的信息传播环境下,有句俗语叫“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谣言的社交传播都是一传十十传百地不停裂变,一旦被谣言中伤,想要彻底辟谣极为困难,因为谁都无法保证辟谣信息能传递到所有被不实内容误导的读者眼中。

  事实上,当初《抖音,请放过孩子!》一文出炉时,一天之内就有四百个公号传播,其中包括多个大号。而且,今天依旧可以找到不少未被删除的链接。可见发布者的主观过错,会在后续传播环节被不断放大,完全超出发布者的控制。

  这种传播规律,更要求手握麦克风的自媒体严格自律,不造谣、不传谣,守住法律底线。

  如今,自媒体也是企业监督的重要一环,它能够倒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过需要再次强调的是,监督不能滑向诋毁,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对信息真伪负责,是用好监督权的前提。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流量红利到顶,为了吸引眼球或者吸粉,一些自媒体剑走偏锋,突破道德甚至法律底线,通过各种煽动的手法来换取关注,或者夸大其词,或者像“快微课”那样移花接木,或者无中生有,直接捏造虚假信息……

  编造不实内容,连孩子都不放过,将他们当做博眼球和吸引流量的工具,美其名曰监督,倒不如说是为了流量而故意带节奏,甚至不排除基于利益发黑稿的可能。这种被流量甚至利益捆绑的营销逻辑,既伤害了企业的商誉,也污染了整个信息生态,导致真假内容泥沙俱下。

  清朗的互联网信息环境,离不开自媒体的严格自律。这次“快微课”被判道歉赔偿,对自媒体从业者也是个警醒。无论如何,正常监督和恶意诋毁之间,永远隔着一条法律红线,为了流量或者利益而捏造事实,早晚得付出相应的代价。(王客)

关键词:快微课,造谣,自媒体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