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点击

政府通告错20余处:基层公共宣教能走点心吗?

来源: 羊城晚报  作者:然玉
2019-11-08 10:09:43 
分享:

  “犬只”被写成“犬值”、“饲养犬只”被写为“思想全职”、“宰杀”变成了“幸杀”,“注销手续”被写成“注铺手续”,“防疫合格证”被写成“防信合格证”……近日,陕西安康市汉滨区街头张贴的犬类管理通告的一则加强犬类管理的通告竟然出现错别字、语法和标点错误等20余处“低级错误”,被广泛热议并被媒体曝光。随后,汉滨区政府称,错误通告系社区自己做主印的,工作人员没有核对就印刷并张贴。(11月6日《新京报》)

  一份政府通告,错别字连篇,简直就是“低级错误”合集。从街头张贴到网络曝晒,越来越多人介入围观,此事的逗笑效果便越发凸显。而随之而来的,则是一连串的质疑与追问。尽管区政府宣称,这份通告纯属涉事社区擅自做主,但这番甩锅说辞显然无法令人信服。要知道,所谓“政府通告”必然是由政府的公信力背书的。任何的瑕疵,都注定会归因为整个职能系统的责任心和专业素养的缺失。要切割,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在很多人的主观印象中,政府类文告应该是精准的、权威的,然而实际情况却极不乐观,这在小地方基层一级尤为明显。此前,一些城镇的宣传文案照搬照抄、“打黑”标语笑话百出,就很能说明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不少地方确实未曾配备专业的宣教写作团队,而多数时候都是由工作人员“顺带”撰写;以外,这些地方也没有建立针对公务文书的逐层交叉审核机制,许多时候都是炮制出来就发布出去了。

  错20多处“犬类管理通告”的产生,直接原因当然是“社区工作人员未认真核对”。但更深层的成因,或许还是在于当地政务文书“输出端口”管控的漫不经心。现实中,许多冠以“政府”之名、加盖着公章的公务文告,很可能就是个别小科员的“作品”,其实则很难准确传递公共治理系统的意志和水准。这类粗制滥造的“通告”,大多数时候都甚少有人关注。此次爆红的“养犬通告”,一共也就张贴了7份而已。原想着反正没人看,却不料还是因太过奇葩而被揪出。

  错得如此离谱的“政府通告”当然是罕见个案,但必须承认的是,大量的基层“政府通告”其实都是不必要、没意义的,其通常都是对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上级通知的拼凑堆叠,而极少有增量信息可言。此类“通告”印数有限、受众有限,因其常态性被忽视、被无视,公共职能部门对之也就变得越发漫不经心、敷衍了事了。在这种懈怠心理下,催生出那些质量极低、错误率奇高的“通告”,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

  尴尬的是,如果不是错误太多太离谱,当地社区的这份“犬类管理通告”几乎没有任何值得关注的元素。而这,也是许许多多基层公务文告的普遍境况:因为少有人看,而越发粗糙;因为粗糙,而更少人看。很显然,唯有确立更严格的“必要性评估”以及“前端内容审核”机制,才能跳出这个恶性循环。(然玉)

关键词:政府通告,错误,基层公共宣教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