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评论 > 时事快评

污染危害美人鱼和北极的不只是塑料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张田勘
2019-08-20 16:02:17 
分享:

  ●特约评论员 张田勘(北京)

  8月17日,备受泰国人喜爱的网红小美人鱼玛丽安(Mariam,易危海洋生物儒艮)突然休克,经急救无效不幸离世,死因是败血症及胃部化脓。尸检发现,它的肠道中有8个废旧塑料袋和小塑料碎片,是导致胃炎和血液感染的原因。

  与此同时,德国和瑞士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对德国多地、瑞士阿尔卑斯山区以及北极地区采集雪样,再对融雪进行过滤,用红外显微镜检测滤液中残留的塑料颗粒,结果发现,微塑料在这些地区的雪样中均大量存在。

  微塑料是指粒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现在北极的融雪中发现其身影表明,微塑料已经无孔不入,而且可以通过水和空气循环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在关注微塑料污染北极的同时,一些紧要的问题也再次浮现。

  首先是,在众多污染北极的污染物中,哪一些对人类、生物和环境的危害更大,以及需要什么样的对策来应对。

  实际上,在北极芯片中发现的最古老的污染物是重金属,如铅、镉、汞等。

  这说明,铅污染北极是人类最早的“杰作”之一,同时还有其他重金属污染,如镉、汞等,但是重金属污染是否造成了严重后果,现在还没有证据。

  在北极环境中的铅浓度已有一些研究结果,如北极东北冰洋的表面水铅浓度为15纳克/升。

  这个量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由于水体、土壤、空气中的铅被生物吸收而向生物体转移,所以,北极冰芯、雪原和雪水中包含的铅含量还不足以对人和生物造成损害和后果。

研究人员在雪中检测到的微塑料。

  不过,居住在北极,如格陵兰岛上的居民就需要担心了,因为今天的研究表明,对于儿童来说,铅污染是没有阈值的。即使是低水平的铅暴露对儿童也具有较强的神经毒性,不仅损害儿童语言、认知、运动及行为的发育,而且这种损害是不可逆的。

  不过,最受到关注的还是北极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为它们具有持久性、生物蓄积性、远距离迁移性和毒性等特点,对人和生物的危害更大。除了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外,还能造成生物内分泌紊乱、生殖及免疫机能失调,甚至可以通过遗传把对人和生物的毒性和危害性延续到未来的很多代。

  美国缅因州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对阿拉斯加的贾维斯溪(一条由阿拉斯加冰川提供源头的河流)地区的居民进行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健康影响的研究。

  结果发现,冰川融化的水中含有滴滴涕和其他污染物,但是在贾维斯溪集水区的饮用水中只具有微量,成人和儿童直接食用这种水的风险可以忽略不计,居民的癌症风险也不太可能增加。但是,如果吃这些水域的鱼,就有风险,因为滴滴涕和其他污染物可以在鱼体内富集,儿童平均每天仅食用34克鱼,其患癌的风险就可能超过可接受的限度。

  因此,现阶段北极地区的污染物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可能对当地的居民和生物更有危害,至于微塑料,还需要通过更多的研究来证明,对人和生物的危害是大于还是等于,抑或是小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

  今天人们已经在充分关注无处不在的塑料和微塑料污染,已经是一种进步,而且需要把这种关注持续下去,通过研究来找到阻止塑料、微塑料、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对地球污染的办法,从而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

关键词:塑料,污染,美人鱼,北极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