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评论 > 时事快评

硝酸甘油一瓶难求,该如何管好“救命药”?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陆玄同
2019-05-05 16:13:41 
分享:

  药品属于特殊商品,对病人来说是“刚需”,尤其对一些“特殊”病人而言,在犯病的时候能不能找到药,或者买得起药,几乎决定了病人能否战胜病魔活下来。

  据媒体报道,近日一款“救命药”硝酸甘油“一瓶难求”,价格涨了十多倍。据了解,除了在某平台药房硝酸甘油存货颇为充足,其他多个平台的硝酸甘油片、硝酸甘油气雾剂等多个品类的药品,均出现缺货情况。

  其实近年来,媒体报道的短缺药物并不鲜见,像鱼精蛋白、他巴唑、放线菌素D、促皮质素等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短缺。这种短缺并不是暂时的,而是受制于“价格不高、临床用量少、仅有一两家企业生产”这一现状,是长时间连续性短缺,当然,此类药物也并不是找不到替代药物,只是替代品价格高昂,一般患者承受不起。

  此前,一个疑似患婴儿痉挛症的新生儿,需注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结果引发了一场全国“寻药”大行动,面对救命药品频频告急,媒体指出,出现这种状况源于当时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药品管理制度,有关部门对药品实施限价导致廉价好用药的消失。之后,国家发改委于2015年6月1日取消了大多数药品的最高限价,让市场导向帮助控制药品价格。但这一政策实施以来,并没有改变一些平价药濒临消失的现状。

  换言之,不管是限价还是交给市场,都应当有一个有政府托底的平衡点,当药品生产使得企业负担加重时,应当给予企业相应的优惠政策,保证救命药的继续生产;反之,当市场的逐利本色使得他们对平价救命药弃而远之时,政府部门当对其进行有效引导,限制其单纯的盈利模式,毕竟药品生产不能完全当成一种生意。

  回过头来看此次硝酸甘油告急,一来是药房销售硝酸甘油的利润极低,“卖一瓶几乎不赚钱”,使得他们不敢大量进货,二来,原材料涨价,利润偏低,药企生产积极性不高。原料不足导致产量下降,缺货导致涨价的恶性循环,为广大患者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而媒体探访相关药厂的生产现状,也让一些患者觉得这恐怕是一场漫长的等待。报道显示,国产硝酸甘油片共有13个批文,生产厂家包括北京益民药业、河北医科大学制药厂、山东信谊制药、北京顺鑫祥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北京顺鑫祥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两家药企因为拆走设备,退出顺义,在新厂未投入使用之前,药品不能生产。而河北医科大学制药厂和山东信谊制药则是因为冬季取暖季环保因素与原料药购货渠道收紧等,导致产量下降,进而涨价。

  如此,这已不单单是药企的问题了,而是链条上的各个生产环节恐怕都出了问题。关键是面对这一现状,政府相关部门必须施以援手,毕竟放任下去最终的受害者是广大患者。而政府对临床必需、用量小且易短缺的药品,也必须走出“救火式”的治理模式,建立长效制度。

  比如利用大数据,摸清短缺药“家底”,将临床必需、短缺后影响大的药品纳入重点监控目录,走出“全国寻药”的“信息孤岛”。对生产特殊药品的企业给予保障性政策,或者政府进行包销,或者各地建立特殊药品储备,使得相关药企没有产销之忧,并有一定收益。再者建立相关药品库可供及时查询和调货,并保障某一区域的药品可供需求人群使用。

  也即,市场的交给市场,该政府的责任担起来,不能让患者因为买不到或者买不起而焦急等待。(陆玄同)

关键词:硝酸甘油,价格,存货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