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集萃

  • 2019/04/08

    长城网

    ④在感恩追始中凝聚奋斗前行的力量

    梨花风起正清明。融融春意之中,我们又一次迎来了清明节。

    清明节不只是气清景明的节气,不只是难得的三天假期,更饱含着民俗记忆和家国情怀。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承载着中华儿女的强烈情感,通过扫墓祭祀、礼敬先祖的习俗,我们既为逝去的祖先和亲人庄重地送上了思念与敬意,也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积蓄着奋进前行的力量和勇气。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祭祀是清明习俗的中心。当我们除去墓地上的杂草,当我们虔诚地磕头鞠躬,当我们庄重地献上一束鲜花,这不只是简单的“祭之以礼”,而是生命的交流与对话,而是家风的传承与接续,而是民族认同的强化与加深。这样的仪式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续展开新的有机构成,也是人们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动力。

    祭祀是深沉情感的表达。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祭奠的酒馔“一滴何曾到九泉”,但是我们还要年复一年地祭祀,就是因为我们愿意相信,先祖能够领受我们的情谊。这与迷信没有丝毫的关系,只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情感表达。哲人冯友兰说得更好:“行祭礼并不是因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礼的意义是诗的,不是宗教的”。在祭祀的时候,一束花里,一杯酒里,都是我们对祖先、对逝去的亲人说不尽的情谊。

    祭祀让我们更懂得感恩。祖先是我们的来源,没有祖先,也就没有我们,没有家风的代代传承,也就没有我们品格的养成,所以祭祀的过程其实也是感恩的过程,是尊祖敬宗,是孝道亲情,也是追思感恩。再往大一点说,祭祀中的感恩,不只是对祖先的感恩,还有对先烈的感恩,还有对国家的感恩。我们迎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我们祭奠为建立新中国牺牲的英烈,就是要感恩他们用牺牲换来的国泰民安。远在异国他乡的华侨华人,清明节历尽艰辛也要回乡祭祖,其中饱含的正是对故土、对祖国的感恩。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家庭,一个懂得感恩民族,永不会在前行的路上迷失自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祭祀凝聚开启未来的力量。祭祀是慎终追远,我们祭奠“过去”,也是为了更好地开启未来。祭祀祖先,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祖先的辛劳与奋斗;祭祀先烈,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先烈的无私与牺牲;祭祀木里火灾中牺牲的英雄,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英雄的无畏与勇敢……我们的祭祀不只是要表达崇高的敬意,更是要接续他们的脚步继续前行,更是要继承他们的遗志不懈奋斗。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在祭祀的过程中凝聚力量和信心,我们一定能够以奋斗的姿态开启美好的未来。

    清明祭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这样的文化中,懂得感恩,尊重生命,敬畏历史,强化认同,接续奋斗,打开的一定是美好,开启的必然是希望!

    清明节,让我们献花、奠酒,让历史与明天对话!(高永维)

  • 2019/04/04

    长城网

    ③以案示纪:过一个清廉的清明节

    清明将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推出《以案示纪》系列提醒:从近年来各地查处通报的案例来看,清明节日期间“四风”问题易发多发,不少人存在侥幸心理,诸如清明节期间公车私用、公款吃喝、违规建坟墓、发放津补贴等。这些清明节期间多发问题当引以为戒,希望大家从中汲取教训,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清廉过节。

    从字义上解读,清明之“清”,即清正廉洁、洁身自爱,“明”即明辨是非、公私分明。其实,除了祭奠逝者、慎终追远之外,清明的一个重要文化内涵就是“守时”“守序”。清明时节,“气清景明”是人们对自然人文之景的要求,更是人民群众对党风、政风、社风清正的期盼。这次中纪委推出“以案示纪”,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引以为戒,严守纪律,努力做到令行禁止,让清明节更加“清明”。

    俗话说:“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在这次“以案示纪”中,清明节期间,某区民政局原局长戴某某以“清明期间协助公墓管理补贴”“造墓工程验收误餐补贴”等名义,违规发放津补贴;某村原支部委员吴某某的父亲将祖坟翻新修缮,并扩建至209平方米。在此过程中,吴某某身为该村支部委员既未阻止,也没有及时将该情况上报,还出资资助其父亲修缮扩建坟墓,吴某某最终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这些典型案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足以引以为戒。

    清明祭扫,本意是抚远追惜,感恩先辈。寄托哀思乃人之常情,本无可厚非。然而,在一些地方有的党员干部借祭祀之名,行攀比之实,大搞“宗族大祭”,讲排场、求威风;有的借机损公肥私,搞公车祭扫、公款祭祀、公款吃喝玩乐;有的大搞封建迷信活动等等。这些做法和不正之风侵蚀了节日文化,也败坏了党风政风民风,使得清明祭扫越扫越“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党员干部使用公车进行清明祭扫活动在有的地方愈演愈烈,深为人们所诟病。这次“以案示纪”中,清明假期某县残联司机苏某某以给残疾人送米面为由,驾驶公车办理私事,看似小问题,实则是作风大问题。实际上,要让清明祭扫回归本意,使清明节更加“清明”,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坚决杜绝公车私用,必须严肃查处违规使用公车、公款、公物参与私人祭扫、踏青游玩、探亲访友等问题,绝不姑息。

    清明“以案示纪”,纠正“四风”不止步。清明节是人们回乡祭扫的重要时点,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一定要廉洁自律,不得以任何理由安排或者接受公款接待活动,把清明祭扫活动严格限定在纪律规定范围之内,任何时候都要把纪律挺在前面,牢牢守住法纪底线,还清明节一片清新明朗的天空。我们相信,广大党员干部只要真正做到公私分明、洁身自爱,摒弃迷信、文明祭扫,清明节就一定会更“清明”。(刘凤敏)

  • 2019/04/04

    长城网

    ②清明祭扫,让思念与文明为伴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随着清明假期临近,不少人踏上返乡之路,回老家祭祖扫墓、尽一份孝道。祭奠先祖、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清明节寄托着人们淳朴的思念,也提示人们在现代生活中重视血脉亲情。在提倡低碳、绿色、环保的新时代,开展清明祭扫,还请让思念与文明为伴,让传统节日折射时代内涵。

    4月1日,河北省双凤山陵园举行了第十六届免费“公益花坛葬”集体安葬仪式。

    让思念与文明为伴,就请永葆一颗清明的绿色初心。自古沿袭下来的烧纸钱、放鞭炮、燃蜡烛、摆贡品等习俗,不但会污染环境,而且还容易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其实这都违背了清明的原本之意。我们不妨细细思索一番,如果说,一堆纸钱化作青烟,能够寄托后人的哀思,那么,一株松柏根植墓前、一束鲜花敬献先人,不也能代表晚辈的追思吗?这种绿色环保的追思形式既是怀旧昨日,更是憧憬明天;既是留恋故乡,更是遥望远方;既是祭奠逝者,更是呵护新生,何乐而不为?

    让思念与文明为伴,就请饱含一份清明的感恩情怀。古人说,“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这份感恩源于父母的养育,无论是树葬、花葬等殡葬形式,还是鲜花、果品等祭奠物品,都不如往日里的一句问候、一次搀扶来得贴心。从这个意义上说,清明祭祖是缅怀先人的仪式,又何尝不是在呼唤亲情的回归?如果您的父母健在,还请多多珍视在一起的时光,尽孝不能等。这份感恩源于对先烈的缅怀,正是他们无私的付出才换来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光明前景,才换来我们“美美与共”的幸福生活。思念是清明时节的主旋律,用感恩之情祭奠先人,用感恩之行活在当下,才是献给清明节最文明的祭祀品。

    河北省英烈纪念园内市民用鲜花祭祀。

    让思念与文明为伴,就请孕育一束清明的希望之光。最近长沙市雨花区黎托街道“纸钱换鲜花”的新闻已经广为流传,这正是从正向激励式参与到自觉自发养成无烟祭扫、文明祭扫习惯的“导航仪”,这象征着人们摒弃了纸钱“陋习”,取而代之的是鲜花“文明”。文明不是灵光乍现的突发奇想,而要依靠深厚的文化积淀。作为别人眼里可移动的风景,我们何不从清明祭扫开始,自觉摒弃不文明的、守旧的、不合时宜的祭扫方式,让思念的春风吹拂文明的种子,洒向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让先人宁静地守望希望的田野,让大地的春光照亮生活的美好。

    清明时节,吐故纳新,充满生机和希望。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足下开始,带着思念的情愫,为清明节献上最文明的祭礼,让清明祭扫更加肃穆和雅致,使清明时节既“清”且“明”。(苏倩岚)

  • 2019/04/04

    长城网

    ①让英雄回家是母亲的召唤和期盼

    4月1日,第六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装殓仪式在位于韩国仁川的遗骸临时安置所举行,中韩双方3日将在仁川国际机场举行遗骸交接仪式。

    4月1日,中方代表参加遗骸装殓仪式。

    时如逝水,往事可追。69年前的那个冬天,战火映红鸭绿江畔,刚刚从苦难中挺立起来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权,不怕牺牲,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军歌,奔赴抗美援朝的战场。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以昂扬的士气克敌制胜,以顽强的意志殊死搏斗,创造出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奇迹,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气吞山河的壮丽篇章,197653名英雄儿女将生命献给了为祖国繁荣和世界和平而抗争的伟大事业。

    这是在遗骸装殓仪式现场拍摄的部分志愿军烈士遗物(4月1日摄)。

    尽管时间可以抚平战争的伤痕,也可以填平仇恨的沟壑,但不能抹去我们深切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祖国不会忘记为捍卫人类正义事业英勇献身的英雄儿女。当时,志愿军阵亡烈士,除少数运回国内安葬外,大都直接就地掩埋。虽言青山处处埋忠骨,但让英雄回家是一位充满大爱的母亲的召唤和期盼。善待和厚待那些为国捐躯、长眠境外的烈士,是一个大国应有的责任。接回志愿军烈士遗骸,既是对烈士英灵的敬慰,也是对烈士亲属、对所有健在的志愿军老战士以及对全国人民心灵的安慰。

    4月1日,中方代表在遗骸装殓仪式现场向烈士敬礼。

    从2014年开始,每至清明节前,我们总能等到一批批英烈荣归故里。2014年至2018年已连续五年成功交接589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今年是按照中韩双方达成的共识实施的第六次交接,此次韩方向中方共送还10具烈士遗骸和145件相关遗物。随着一起回归的,还有他们不灭的烈骨忠魂和永存的英雄精神。迁回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始终牵动着中国人民最深厚的民族情感、爱国精神。清明祭祀的精神文化内涵不仅包括个体的深思追远行为,更包括国家对先烈的缅怀和尊重。以国家迎回、安葬先烈的祭祀形式,本质上还是对先烈精神的无上铭记、至高尊崇。烈士精神穿过历史和时间,吹散尘土和雾霭,必将凝聚起爱国精神,激发出中国力量。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烈是中华民族的精英和骄傲,是中国精神的代表和脊梁。今天我们迎回英雄,缅怀英烈,正是要激发信仰的忠诚、使命的担当,正是为了牢记历史、更好前行,把英烈的精神转化为前行的动力,让无数英烈孜孜以求的梦想,在我们这个时代绚烂绽放。

    “春雨杏花满清明,追思犹怨水烟轻。”缅怀先烈,传承是最好的纪念。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秉承先烈遗志,继续完成他们为之奋斗终生的未竟事业,让先烈之志薪火相传,是每一个后继者需要肩负的责任担当。让我们透过清明,赓续传承英雄遗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祖国的富强与民族的复兴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边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