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评论 > 时事快评

长城论语|⑫别让“凡事留痕”绊住基层的腿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长评
2019-01-04 17:39:17 
分享:

  ●长评

  2018年上半年,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纪委监委党风室主任鲍天平检查乡镇纪委一季度工作情况,数十本拼凑痕迹明显的台账、考核记录手册、同步记录本,让他心里一震。“这已经不是痕迹管理,是‘痕迹主义’了。”鲍天平将情况反馈给了五通桥区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罗雪兵,很快,一场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自查活动在区纪检监察机关全面展开。

  工作留痕,一种在基层工作中被广泛应用的手段,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和促进责任落实,目的在于推进工作、促进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一制度设计本身没有问题。但凡事过犹不及,一旦在执行中走偏、走样,就会背离初衷,被过度“做文章”,成为基层干部沉重的负担。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工作还没开展多少,记录本中却早已大段铺陈;和群众还没聊上几句,就忙着拍照合影;早上一上班,就要去一个个预装的政务APP上“打卡”……这是许多基层干部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也因此,一些基层干部们心酸自嘲:“权力不大、责任不小;工资不高、事情不少。”

  忙碌,是常态,但一天到晚忙着补材料、“造痕迹”,就是非常态。从文图视频现场留痕,发展到微信、APP实时留痕,再到GPS定位留痕、跟踪留痕,一些地方和部门在运用痕迹管理开展工作过程中,出现了过度化倾向。加之,问责压力和激励机制的错位,“凡事留痕”的管理方法正在演变为“痕迹主义”。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随着重“痕”不重“绩”管理方式的推广,也带歪了许多干部的工作观、政绩观,致使留“迹”不留“心”盛行,从“为人民服务”沦为“为材料工作”,助长了虚假飘浮的工作作风。

  事实上,基层干部也有其“苦衷”。基层工作本就事务繁杂,“压力山大”的同时,还要将大把的日常工作时间用于留痕取证、做资料、填表格,许多人因此分身乏术、疲于奔命,只好以“造痕迹”代替“干实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对此,有基层干部一针见血地指出,“形式主义留痕”都是“官僚主义考核”给逼出来的。

  如何把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避免“流汗又流泪”“伤神又伤心”现象出现,成为了亟待纠偏的问题。然而,“处处留痕”“痕迹主义”,虽饱经基层质疑、媒体否定,但仍然是当前不少地方的重要工作内容。

  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文称,“痕迹主义”问题在下面,根子在上面。破除“痕迹主义”顽疾,不能单纯搞“上面生病、基层吃药”,而要向上聚焦,把工作重心放在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身上。

  因此,要想纠正“痕迹主义”问题,必须从根源上解决。落实好主体责任,建立科学的督查考核机制,对“痕迹主义”问题“减负”,才能让基层干部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泰戈尔有诗云:“天空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我们相信,没有了凡事留痕的羁绊,在群众口碑和工作实绩的参照下,基层干部的工作会更有意义、更有成效。

关键词:留痕,基层,作风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