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发言

鲁山奇案问责28人,但不能止步于问责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郭慧岩
2018-11-16 17:40:46 
分享:

  近日,央视记者报道了“河南平顶山鲁山县非法采砂”事件。面对大规模的夜间非法采砂现象,当地执法人员视而不见,并以“平整河床”强行回应;监控拍摄到货车运砂,河务局值班记录却显示空白;更有甚者,拨通举报电话,等来的回复竟来自砂场老板本人。

沙河河道被砂石运输路截断。河道内有很多砂石堆。图片来源:人民日报。记者 张 洋摄

  记者的遭遇无疑令人惊讶,公众期待相关部门严厉查处。事发后,平顶山市纪委监委进驻鲁山县,进行调查。

  最新消息显示,截至目前,已对负有责任的5名县级干部完善执纪问责相关文书,对负有主体责任的河务、环保、林业和国土等多个部门的28名公职人员启动问责程序,留置1人,2人主动到公安机关说明问题。

  当地部门能迅速反应,在最短时间内启动调查、问责程序是值得肯定的。对错误不遮不掩并及时纠正,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伤害,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政府公信力、形象的维护。

  不过这一调查结果无疑令人唏嘘。这么多部门、这么多人牵扯其中,更严重的是,让人不免对基层治理能力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也对相关部门今后的工作提了个醒,对于此事,绝不能止步与问责,而要举一反三,警惕再犯类似形式主义错误,做到“眼不盲,心不盲”。

  在当下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哪个地方在搞大开发,附近就会或多或少出现非法盗采砂石。但在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的今天,绝大多数地方和老百姓是不支持这一产业存在的。

  但与开采砂石能够获得的暴利相比,许多不法分子还是会“顶风作案”,甚至将“犯罪的手”伸向监管、执法部门。砂石盗采不断,从本质上来说是“灰色利益”对“基层治理能力”的挑战。

  不必讳言,一些地方的基层监管部门都有协管人员,这就为盗采砂石的利益团伙提供了“打入内部”的机会,只有利益输送到位,加之个别公职人员意志薄弱,窃取相关“内部消息”甚至让更多公职人员“同流合污”,可以说是易如反掌。

  从监管来看,盗采砂石的监管牵涉多个部门,一旦监管制度无法准确落实,出现“掉链子”的情况,“罪恶势力”就会趁虚而入,日常监管自然无力招架,形同虚设,监督就、监管成为“走过场”也就“顺理成章”了。

  再从执法上来说,砂石盗采涉及到国土、安监、农业、水务、交管等多部门执法。但现实是,绝大多数地方的部门执法有分裂态势,联合执法往往反应迟钝,而单部门执法力度又几乎无效。执法效力低下,打击疲软,也就见怪不怪。

  回到鲁山非法采砂案本身,执法人员对非法行为视而不见,还企图用“平整河床”帮其掩饰,砂场老板回复“举报”……这些令人细思极恐的细节透出的是监管沦为形式主义,基层治理已成为砂石盗采灰色利益链上“重要一环”。

  平顶山市委书记说:“这不仅仅是环境保护问题,更是严肃的政治问题。”这是对鲁山县非法采砂案一个恰当的定位,如此严重环保问题的背后,是治理的形式主义在作祟。

  要想解决,从根本上清理灰色利益滋生土壤,还是要从基层治理机制入手,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机制。比如对基层治理做好责权的分配;监管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建立监管台账等。只有把基层行政的缝隙补上,类似形式主义的错误才有可能避免。(郭慧岩)

关键词:鲁山,非法采砂,问责责任编辑:宋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