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发言

进入供暖季,京津冀该如何治霾?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蔡洪坡
2018-11-15 16:09:18 
分享:

  近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再次遭遇雾霾袭击。据生态环境部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显示,11月12日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正在经历一次大气重污染过程,整体为中-重度污染,污染主要集中在北京、河北中南部和河南北部区域。

11月14日雾霾侵袭石家庄,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1月14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及时组织专家会商,邀请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三位专家对本次污染过程进行了分析解读。

  专家解释,进入供暖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遭遇大气重污染有着多重因素。既有气候、气象等不利客观因素,也有主观人为因素。

  从客观因素来说,华北区域湿度高,多个城市有大雾过程出现,这一区域性高湿的特点非常有利于大气中气态污染物向颗粒态转化。并且,近期出现了影响我国华北地区的高压脊型环流形势,伴随近地面形成了以区域气团稳定、水汽向颗粒物上凝结率高为特征的停滞-静稳的不利气象条件。

  从主观因素来说,进入11月中旬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部分城市开始采暖,城市供暖锅炉和农村地区散煤采暖炉具逐步启用,各地燃煤污染物排放开始增加。据估计,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进入采暖季后,SO2排放增加近50%,一次PM2.5排放增加约30%,尤其作为PM2.5主要组份的有机碳排放增加近1倍。因此,多种污染物高强度的叠加排放是推高本次污染过程中各地PM2.5浓度的重要原因。

  经过近几年的持续治霾,雾霾治理效果也初现,公众能切实感觉到蓝天正在增多。例如,据省环保厅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1-9月,河北平均优良天数达153天,同比增加12天;平均重污染天数为11天,同比减少12天;PM2.5平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3%。

  但遗憾的是,供暖季一到,雾霾卷土重来。这当中固然有客观因素,但也为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雾霾治理不能一蹴而就,治理力度不可松懈,仍需咬紧牙关,扎扎实实推进各项治理措施落地见效。

  供暖季如何治理雾霾,成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亟需破解的一道难题。既要保障广大群众温暖过冬,又要防控好大气污染,考验着地方智慧。

  这就要求,一方面要增加清洁能源供暖比重,减少燃煤污染物排放;另一方面要管控好其他方面污染源排放,综合施策。

  早在一个多月前,生态环境部就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包含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庄等“2+26”城市工业生产进行了部署安排。

  10月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调研并主持召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工作座谈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听取有关省市、部门关于天然气保供和确保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工作情况汇报,进一步部署有关工作。

  会后,河北省召开全省冬季清洁取暖工作调度会议,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工作的重要指示,落实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工作座谈会部署,以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冬季清洁取暖任务。

廊坊大厂供暖期多措并举保清洁供热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如今,随着供暖季的来临,我省各地的“双代”工作也接近尾声。截至10月底,今年以来全省共淘汰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6492台、12744蒸吨,占年度任务的96%和95%。同时,按照计划,今年河北省新增气代煤用户达145万户,电代煤31.9万户。“双代”工程无疑将为减少城区、农村燃烧散煤,减少燃煤污染物排放做出重要贡献。

  另外,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专家也指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聚集了大量的电力、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等高耗能产业,煤炭等能源消耗量巨大,柴油货车、非道路机械使用频度高,仍是全国污染物排放强度最大的区域。因此,也非常有必要在这些领域采取应对措施,方能起到良好效果。(蔡洪坡)

关键词:供暖季,雾霾,治理责任编辑:蔡洪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