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评论 > 时事快评

“货拉拉”变身网约车?要质疑更要反思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默城
2018-07-19 16:21:23 
分享:

  近日,有媒体报道,连日来北京大雨,不少市民反映早晚高峰出行时,打出租车或网约车等待时间较长。其间有网友“另辟蹊径”,在一款提供运送货物名为“货拉拉”的APP上打“货车”。“货拉拉”载客的消息在网上引发争议。争议焦点是用货车运营载客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以及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尽管“货拉拉”平台声明称,该平台是一家同城货运平台,车辆不能接客运订单,且货厢载人是严重违规行为。但仍有一些“货拉拉”司机在载客接单。平台客服表示,他们目前没有自查功能,只能依赖用户举报。(7月19日《北京青年报》)

网友将自己打“货拉拉”乘坐的经历发到微博上。图片来源:北京青年报

  “货拉拉”平台里的都是货车,根本不具有载客运营的资质,而货车载客也是法律层面明晰禁止的行为,按照相关运输法规规定,货运和客运必须要分开,这也进一步验证了“货车不能载客”的状态。那网友关于“货拉拉”车辆的做法“属于超范围经营”的现实质疑便合理。至于安全隐患问题,“货拉拉”平台的声明称,货厢载人是严重违规行为,因为货厢中缺少安全措施,在车子行进中货厢内有危险,很容易发生碰撞、摔伤,所以“货拉拉”也一直严厉禁止货厢载人、人货混装的用车方式。

  这样来看,“货拉拉”都被当网约车用这事,舆论场上的相关质疑都是基于事实与法律的正当疑问,由此也能推出,为了保证乘客安全和基本的交通公共安全,在社会层面上,就应该对货车载客这种现象严令禁止,并强化监管,在制度化与规范化的推进下严厉打击。而“货拉拉”这种平台也不能置身事外,要配合监管。据了解,“货拉拉”最新回应,司机载客将被封号,这便是正确的应对途径。

“货拉拉”。图片来源:北京青年报

  但此事不能止于质疑,而应该在质疑之余,结合“货车载客”现象的背景和更深层次原因,进行应有的反思,才能找到真正的治本之道。否则,仅仅依靠严打,而不去根除“货车载客”的现实土壤,那“货车载客”现象还是会没完没了的延续下去。

  “货拉拉”都被当网约车,我们还是要看到打不到车的现实苦楚,这样的苦楚需要理解,更需要在探究中疏解。具体而言,这事的直接背景当然是所谓北京大雨所形成的“打车难”问题,然而这终究是表层现象,因为司机承认载客行为常有,可见其钻的不是偶然天气原因所造成“打车难”问题的空子。而据了解,最近一段时间,除了恶劣天气, “打车难”现象也是存在的,尤其是“网约车”则更为明显,其已经席卷整个北京,不少市民开始不断抱怨打车难,以往叫车响应很快,如今网上叫车都要排队等候。

  所以,常态化的网约车“打车难”现象,怕才是“货拉拉”都被当网约车的真正背景,“货拉拉”钻的也是这个空子。换个角度说,“货拉拉”都被当网约车,也是“打车难”现象下的无奈之举,这样所延伸出来的风险,打车难以及其背后的问题也应该背一部分锅。

  其实不仅是北京,据媒体报道,多地都出现了网约车打车难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指向了一个原因,浅层来讲,就是网约车大量减少后所带来的城市交通运力紧张的问题,而深层次来看,则是交通部门近期对网约车的严苛管理所带来的网约车大减问题。

  不否认,现在网约车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为了安全和规范,大力整治和监管无可厚非,关键在于整治的尺度与推进问题,这就关乎了是否契合现实的合理性。现在所呈现出来的是,交通部门的监管在雷厉风行中却忽视了网约车大减所带来的运力紧张以及公众便捷打车的权益受损问题,那这“严苛的监管”便有待商榷。

  要知道,整治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公众能更安全更快捷的打车坐车,那整治的具体路径也应该与这根本目的一直契合,才是正解。试想,如果交通管理部门能循序渐进的整治网约车问题,并在整治中想方设法疏解运力紧张的问题,“打车难”便没有现在这样严重,“货拉拉”都被当网约车的现象也无从谈起了,而专门针对于“货车载客”现象的监管与整治,也能更得心应手,落到实处。(默城)

关键词:货拉拉,网约车,监管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