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评论 > 时事快评

为何一场小雨就让城市堵成一团?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郭慧岩
2018-05-21 12:01:00 
分享:

  今天(5月21日)石家庄人的朋友圈又被路上的“漂洋过海”刷爆了,4月份一次雨中的“堵城盛况”再现,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的雨明显要比上次小的多。据中国天气网,石家庄市21日为“小雨”。不少网友调侃:“18分钟转了弯”“半个小时车轱辘转了三圈”。

        以我早上的经历为例,一路上,公交车走走停停,就是一个字“堵”。公交车、私家车、电动车、行人都见缝插针,最终谁都无法平稳、快速通过。尤其在一个左转弯路口,等了两个红灯才转过去,最主要原因就是互不相让。

  人们不禁要问,为何一场小雨就足以让一座省会级城市“堵成一锅粥”?且这种现象应该不是第一次出现。首先让市民想到的是,城市的市政基础建设是否跟上了城市的发展速度?“堵城”的出现,显然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一位台湾作家曾经说过,要分辨一个城市是否发达,一场雨足矣——就看它的下水道建得如何;另一位大作家雨果甚至说:下水道,是一座城市的良心。在“城市化”的感召下,城市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不少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却远远没能跟上城市的发展速度。地表越来越光鲜,而地下排水系统却常常成为城市建设中被漠视,当从下雨的那一刻开始,很多人发现了城市的“不美好”,城市难以渗水的水泥路面越来越多,仅仅是一场小雨便让许多道路瞬间成了“河流”,让一座城市乱了套,如果遇到大雨甚至暴雨,后果恐怕会更严重,众多的“城市良心”在一场雨面前表现出的却是残缺。

     还以我所住小区门口的道路为例,虽然是小雨,但小区前的道路上早已成了一片“汪洋”,两个污水井正在“汩汩”地往外冒水,已然成了两个“小喷泉”,且一路上积水路段也比较多。这恐怕只是这座城市的一个“雨中缩影”,这些现象的出现,让人不得不怀疑这座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完备性。

        从这点来看,欧洲一些发达国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在法国巴黎,下水道是城市著名的旅游景点,距离地面50米,修了126年,总长2347公里,规模远超地铁,雨水到了地面便迅即无踪,走在街上连鞋都不会湿。德国的排水管道可以环绕地球13圈,最出色的是路面能透水。

  除此之外,“堵局”的出现还暴露出事先交通预案、预警做得也不完善。尽管城市建立了应急响应制度,但给市民留下的印象是只是相关部门笼统地说启动了预警或应急预案。面对特殊天气交管部门、运输部门等相关部门有没有预案也不免让人产生疑虑。

  值得肯定的是,这样的天气下,石家庄不少拥堵路口,除了依靠红绿灯来管理交通外,还配备了交警来疏解交通。其实相关部门更应该做的是明确预警、预案相关单位的责任义务与协调机制,以及应急预案的启动程序。比如运用大数据分析的手段,及时公布相关信息。通过智能交通提供数据如:视频、车流量、车间距、车牌、车速、车身颜色和危险品车辆等信息,配合气象信息如:路面积水、结冰、积雪、潮湿、风速、路面温度和能见度等信息,给出安全车速、路况信息、安全距离及特殊事件等注意事项。对易发事故时期和路段,配合历史气象信息在其高发期给出提前预警。

  另外,在某种程度上,在城市“雨中堵局”中,我们每个个体也是制造者,随意加塞、停靠,电动车、行人随意穿行……这样不文明现象屡见不鲜,如遇高峰期,堵成“一锅粥”就“理所当然”了。

  说到底,破解特殊天气下的城市“堵局”,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城市公共管理和应急机制,真正实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使基础设施建设跟上城市发展的速度,让应急预案真正能为市民服务。此外,作为每个个体也都要文明出行,不做“堵局”的制造者。如此,即使再大的雨,相信我们也会有一个畅行的环境。

关键词:石家庄,下雨就堵责任编辑:郭慧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