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评论 > 时事快评

免费化肥为何“肥”了基层干部?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印荣生
2018-04-15 11:23:02 
分享:

  明明是政府惠农的免费化肥,到了农民手中,却变成了30元一袋。日前,成都纪委监委收到举报,央视记者和纪委监委工作人员一起暗访发现,涉事成都高新区清风乡汪家桥村村委会先统一领取免费惠民化肥,再拿到村里变卖。变卖所得22380元全部收进村委会“小金库”,用于村委会开支。(4月14日澎湃新闻)

  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不少农户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然而,这些好政策并未真正惠及农民,在有的地方甚至变成了个别基层干部敛财的工具,他们通过种种卑鄙手段大肆敛财,管它什么救灾、抢险、防汛、扶贫、土地和工程补偿等款项都敢贪。

  今年1月,新华社报道了广东省郁南县旺埇村的一起镇村干部向危房改造户索要好处费的案例,1万元危房改造补贴被村干部要回6000元。此前,陕西省凤翔县横水镇南光耀村村干部,更是连“低保”都敢克扣:每户困难群众办低保要必须给500元左右的好处费,困难群众俨然成了“摇钱树”。

  这些问题牵扯的面不小,持续的时间也长达数年。奇怪的是,它们并非常规检查、监督所发现,而多为群众举报后案发。舆论质疑:那些平日里叫得山响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立体监督制度都去哪儿了?

  制度的“笼子”被几只嗡嗡作响的“苍蝇”叮破,或许有制度本身不尽完善的一面,但制度被虚置,法规被架空,处理问题轻描淡写、高举轻放、“举一”不“反三”、追责不彻底,仍是乱象频现的主要原因。

  免费化肥“肥”了基层干部,只是诸多克扣惠农政策案例的一个翻版,问题的形式不同,但根源都是一个:惠农政策在最后一公里被“苍蝇”叮得变形走样了。祸端之一便是信息蒙在暗箱里。

  回到免费惠农化肥,报道说,2015年至2016年,汪家桥村共参与了4个政府惠农补助项目,有包括汪家桥村在内的三个村符合肥料和种子支持条件,涉及的农户当不在少数,村委领取免费化肥达24.95吨,真要想把好政策送到田间地头、农民家里,就现代传播渠道而言,没有丝毫问题,就算农民都不会上网,政府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及时发布化肥免费信息也不难。

  对于免费化肥,农民是不知情,还是另有隐情不得不掏钱买“免费”化肥?化肥免费的信息为何能被几个村干部轻易“肥”在暗箱里并且蒙蔽农民那么久?好端端的惠农政策,信息发布“死”在最后一公里而事实上只为贪腐者发布,这个责任谁承担?一个惠民政策,不让其惠及对象知情,原因无他,必是一个“贪”字作祟,非上下其手难成。

  免费化肥能够轻易“肥”了基层干部,其中的问题,不同于一对一的行贿受贿,也不同于公款赊账吃喝,恐怕不是处理了几个“有关领导”和村干部就可“打包”交代的。我以为,免费惠农化肥到了农民面前成了“明码标价”的商品,是这些年基层治理的又一个坏样本,具有进一步剖析的必要。(印荣生)

关键词:免费化肥,基层干部,惠农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