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时评 > 时事快评

【趣话过年系列评谈】之四:过年说“喝”

来源: 长城网  作者:汪金友
2018-02-17 08:45:38 
分享:

  刚进腊月,就有人在朋友圈里提出:“今年过年喝什么?”接着,发帖者又推荐了一款白酒,说是产自名酒故乡,琼浆玉液,陈年佳酿,特别适合过年自饮或送亲友品尝,而且是半价推送。你别说,还真有很多人被吊起了胃口,一天之内,就订出50多箱。

  可能是看着酒卖的不错,又有人开始在朋友圈推销一种用海鲜饮品。说这是一种创新产品,具有解酒、解乏、补充营养、激活能量的功效,非常适合过年喝。全家团圆或朋友聚会,每人来上一罐,立刻就会全身舒畅。

  前天上网,发现还有人在讨论:“过年该喝什么茶?”我觉得好笑,这还需要讨论吗?平日习惯喝什么茶,过年就喝什么茶。而发帖者却说,越是高兴的时候,越容易忽视细节。到了过年,也不能忽略了养生。过年饮食油腻,又容易受冷体寒,所以最好是喝红茶、普洱和乌龙茶。因为这些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暖胃、御寒、清热、提神、醒脑和缓解疲劳。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到了喝什么有什么的时代。到大超市里看看,白酒有上千种,红酒、啤酒、饮料等,也各有上百种。大人喝的、孩子喝的、男人喝的、女人喝的,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谁家过年的餐桌上不摆几瓶酒和饮料,就像缺点什么似的。

  而在改革开放以前,却不是这样的。我们小的时候,过年吃了炖肉,要想喝点什么,就只有水缸里带冰碴的凉水。因为那时候的农民,是很少喝开水的。

  当然,到过年的时候,母亲也会安排我们,到供销社里给父亲打一壶酒。那种锡制的酒壶,三四寸高,肚大、脖细,上边有一个大口,最多能装二两酒。我记得,打那样一壶酒,是两毛钱左右。每次看到酒,父亲都很高兴。他先倒出一小盅,用火柴把小盅里的酒点燃,再拿起酒壶,放在酒盅的火上烤。等感觉酒热了,再把酒盅里烧过的酒倒回酒壶。然后晃一晃,倒出一盅,慢慢地品,慢慢地喝。父亲那种享受酒香的神态,我至今仍记得非常清楚。

  我们当地有一句俗语:“喝凉酒,花官钱,早晚必犯。”意思是说,喝了凉酒,会肚子疼;花了公家的钱,迟早会被追究。所以,酒要烫热了喝,公家的钱,则一分都不能沾。长大以后,我才知道,那种在酒盅里烧过的酒,早已失去酒味,可父亲为什么还要倒回壶里?可能,他以为那仍然是酒,即便淡而无味,也舍不得扔。

  1974年7月,我中专毕业参加工作的时候,第一年试用期的月工资是25.5元。到过年时,单位从食品公司购进一批叫“龙潭大曲”的瓶装白酒,经领导审批,每人限购两瓶,每瓶2.45元。虽然两瓶加在一起,相当于我五分之一的月工资,但我还是给父亲买了两瓶。因为在此之前,我没有看到过瓶装白酒,父亲也没有喝过这样的白酒。如果没有内部批条,根本就买不到。至今想来,我仍然感到自豪。因为在我们村里,能够喝到这种高档白酒的人少之又少。因为有了在外工作的儿子,我的父亲,才有这样的口福。

  改革开放以后,商品供应逐步充足。80年代初,开始流行喝汽水。过年待客,也每人一瓶。几年之后,有了啤酒,先是瓶装,后来又有了罐装,大家都感到很新鲜。到了90年代,又有了可乐、雪碧、橙汁之类的国际饮料。再往后,各种各样的果汁、咖啡、营养饮品、奶制饮品等,争先恐后,摆遍大街小巷。于是让人发愁,这么多的大瓶小瓶、大罐小罐、大壶小壶,不知该喝什么。(汪金友)

关键词:过年,喝酒,改革开放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