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时评 > 时事快评

“吃瓜时代”故事多

来源: 长城新媒体  作者:汪金友
2017-12-02 08:55:41 
分享:

  ●汪金友

  著名作家刘震云又出了一本新书,叫《吃瓜时代的儿女们》。书中写了四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相互碰撞而产生的奇葩故事。单看这书名,就让人产生阅读欲。因为很多人都没有想到,我们已经进入了“吃瓜时代”。

  刚开始,我以为“吃瓜群众”是个贬义词。全国那么多的地方,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大事、怪事、新鲜事。每件事的周围,都站着一群人,一边“吃瓜”,一边“看热闹”。而且这些人往往是耍猴儿不怕人多,看热闹不怕事大。你这边吵的越凶,他那边就越围观。

  后来,“吃瓜群众”这个词,被《咬文嚼字》杂志列为“2016年十大流行语”。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也把“吃瓜群众”,收录到“2016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之中。这说明,“不发言只围观”,已经被我们的时代所认可。其中有一些人,还以“吃瓜群众”自嘲和自诩。

  想想也是,每个舞台,都需要观众。而且观众的人数,肯定要比演员多。安心做观众,把舞台让给那些能表演、爱表演或不得不表演的人,也是一种洒脱的境界。如果所有的人都争着到台上去唱几句、露几手,那就乱了套了。

  在《吃瓜时代的儿女们》的新书发行会上,刘震云对“吃瓜群众”一词作了新的解释。他说,一开始我也没有特别明白,“吃瓜”跟看热闹有什么关系。后来揣度,大概就是因为“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古时候有一句话,眼看它起高楼,眼看它宴宾客,眼看它楼塌了。看热闹不嫌事大,说这个疮长在哪个地方不疼?长在别人身上不疼。很多的事情,都是当事人痛不欲生,“吃瓜群众”却乐不可支。

  刘震云还说,生活中每天都发生着惊心动魄、让人乐不可支的大戏。每个人都是“吃瓜群众”,同时也是被“吃瓜群众”围观的人。自己作为小说家,就是要做一个“吃瓜群众”,将生活中的细节,用奇妙的结构组织起来呈现给读者。

  喜欢看热闹,也是人的一种本性。广义里说,所有的文学和文艺作品,都是供人们看的“热闹”。狭义里讲,生活中发生的奇事、怪事、新鲜事,也都是可作精神消费的“热闹”。其实,人们思想的进步、知识的积累、情操的陶冶、观念的熔铸,以及文化的修养等很多精神层面的提高,都来自于“看热闹”。从成功中看到了经验,从失败中看到了教训,从创造和奉献中看到了光荣,从自私和无知中看到了耻辱。

  现在的“吃瓜群众”,之所以能够“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其一是因为有了“看热闹”的心境。吃也不愁,穿也不愁,而且人人都有一部手机在手。闲来无事,就想找点热闹看看。其二是因为有了评判是非的能力。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大家心里都清清楚楚。如果有谁出格了、出轨了、失职了、失态了,并由此引发了比较严重的后果,那立即就会成为“吃瓜群众”争相围观的笑话。

  但我们不要忘了,今天你在这里看别人的热闹,明天如果稍有不慎,就会被别人看你的热闹。那些出事的人、落马的人、进监狱的人,可能在前一天晚上,都不会想到第二天会成为众人的笑料。

  不是可笑的故事太多,而是所有的人都在瞪大眼睛寻找;不是“吃瓜群众”爱看热闹,而是这个时代容不得任何人简单粗暴和投机取巧;不是我们不同情被围观者,而是一些人的恣意妄为,理应得到这样的回报。

关键词:吃瓜群众,热闹,围观者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