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渤海潮 >> 网评焦点

家庭的和睦比“跟谁姓”更重要

来源: 武汉晚报 作者:杨京 2017-10-19 14:38:55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二孩时代,孩子跟谁姓在一些家庭里产生了分歧。有人觉得孩子随父亲姓是传统,也有人觉得孩子随母亲姓也未尝不可。近日,一项媒体对2032名受访者的调查显示,47.5%的受访者认为孩子应该随父亲的姓。54.7%的受访者能接受孩子随母亲姓,23.2%的受访者则表示对此不能接受。

  孩子随谁姓,从来都没有过任何强制性的规定。之所以随父姓成为主流,主要还是因为传统观念。此前,独生子女几乎全随父姓,“跟谁姓”似乎也并不成为问题。只不过如今进入了“二孩时代”,也随之变得让其成为了一个“可以商量”的论题。

  从历史渊源上看,姓氏的意义在于对一个个体在所属家族中身份的确定,某种意义上的确是“男权”或“父权”主导下的产物,而且显然不限于某一个国家或文明。不过时至今日,这样的色彩早已大为淡化,沿用至今基本只是因为约定俗成。

  应该承认,如今男女在各个方面依然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不平等,比如就业、比如受教育权……其中,姓氏问题肯定算不上最为显著的。用“随父姓占主流”反推出“性别不公”的结论,进而将“随母姓”作为男女平权的主要途径,并不是靠谱的逻辑。

  另外,因为孩子的姓氏产生的分歧,无论是“随父”还是“随母”,背后都有“父权”或“男权”的影子。

  母亲的姓氏同样是随其父亲而来,“随母姓”实质上还是“随外公姓”。而对“姓氏权”的争取,很大程度上还是出于某个家族“延续香火血脉”的想法。

  总而言之,姓名只是一个符号,附加其上的各种内涵都是人为添加的,更算不上有多少现实意义。

  “跟谁姓”的问题既然是约定俗成,要让其产生变化,只能靠社会观念的逐步转变。其中,最主要的则是对根深蒂固“香火观念”的淡化。应该说,超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表示随母姓“可以接受”,已经体现出了移风易俗的趋向。

  具体到个体家庭,孩子到底跟谁姓?或者说,两个孩子,应不应该各随父母一方姓。这都谈不上公不公平,更不算什么原则性的问题,不需要特地倡导或者反对。但如果因此影响了家庭的和谐,显然得不偿失。与“跟谁姓”的结果相比,家庭成员间如何达成共识的过程,才是最为重要的。(杨京)

关键词:跟谁姓,家庭,和睦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