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渤海潮 >> 热点推荐

[e观沧海]发扬塞罕坝精神,共建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

来源: e观沧海微信公众号 作者:侯宝中 2017-07-06 09:19:2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一种精神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塞罕坝精神”,三代人,55年的坚守,终成改天换地的新时代象征。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唯有不断奋斗才能前行。上世纪50年代,沙尘暴频袭北京,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漠仅有180公里。形势如此严峻,第一代塞罕坝人挺身而出,响应国家的号召,从四面八方齐聚塞罕坝这个不毛之地,369名青年才俊组成了一支坚不可摧的“创业大军”。

  冰天雪地,餐风宿草,这是一场考验人意志毅力的艰辛创业历程。塞罕坝最低气温-43.3℃,年均气温-1.3℃,年均积雪7个月,年均大风日数53天。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生存尚且不易,种下百万亩山林难度可想而知。这不仅要有豪情壮志,更要有超常聪明才智。只有发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愚公移山精神,才能把不毛之地变成首都的防沙屏障、京津的水源涵养之地。

  塞罕坝人始终没有忘记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听从党的召唤,迎难而上,矢志不渝,阻断沙源,修复生态”,用三代人,55年的使命坚守,造就了如今“美丽的高岭”、“绿色长城”,积淀成令人震撼的“塞罕坝精神”。

  这种精神的珍贵之处,在于三代人持续的坚守;在于对党和国家赋予使命的忠诚;在于没有被困难吓倒,积极探索,主动作为,把不可能变为了可能。这种精神在任何一个时期,都是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是一个时代向前发展推动力。

  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目的是让天更蓝,水更清,留住绿水青山,给后代留下一座“金山”。虽然今天我们已经有了更好的技术和手段,但建设生态文明非一朝一夕之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的是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需要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发扬塞罕坝精神,把根扎在大山上、荒原中,取得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胜利。

  塞罕坝人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榜样,“塞罕坝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更是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强大精神力量!

关键词:塞罕坝精神,坚守,生态文明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