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渤海潮 >> 社会民生

必须从观念上抛弃“道德无用论”

来源: 长江日报 作者:付小为 2017-06-13 17:32:1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连日来,河南驻马店一名女子的车祸视频成为了网友们关注的焦点。视频显示,这名女子在斑马线上被一辆出租车撞倒,司机驾车逃逸,而来往车辆、行人无人施救,直到一分钟后,该女子遭遇二次碾压身亡。

  社会性的省思往往由悲剧触发。很不幸,所有围绕“二次碾压”事件的良心追问也都是以年轻女子生命的无可挽回为代价。看过视频后的许多人,不约而同地发出“世风日下,人情冷漠”的感慨。这样的感慨,不仅仅是对小悦悦悲剧重蹈的无奈,更是结合亲身遭遇、生活体验的情绪呼应。

  也就是说,碾压事件的发生,以及网友就事而论的感慨或许是偶然的,但人心凉薄的共同认识,和普遍的社会道德危机感,其实早已存在。直到悲剧性事件的触发再来审视道德命题,不得不说,有些观念和意识建设工作确实滞后了。

  这些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很快,人们的生活品质就物质层面有了很大的变化。一些经济、管理上、市场上通行的理论进入到社会,听着听着、说着说着、学着学着就变了味道。对道德规范、道德约束的排斥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不要挥舞道德大棒”,诸如此类的明确拒斥,把道德挡在了我们思考问题、作出决定的大门之外。面对事物或问题,在众多需要考量的因素中,道德因素要么不被计入,要么被排在最不重要的位置。

  在去道德化思维中,最常被提起的是法律规范。可以看到,即使是“二次碾压”事件,舆论以热点为契机重启道德探讨,具体到如何破解难题,众多的方法支招又回到了法律规范确立、执法及时跟进上。并不是说法律规范的引导,对具体行为的惩戒约束在相关问题上毫无作用,但一如法谚所云,法不禁止即可为,一个人既可以作出救人的选择,也可以在鼓励救人的前情下作出不救人的选择。徒靠法的力量唤起社会良知,恐怕会陷入要么对不救人者施以惩戒的荒诞,要么法亦束手无策的尴尬。

  还有一种论调则是以经济人理性出发,凡事作出最合“理”的判断。这用在经济学计算斤两上或许是可靠的,搁到社会问题上,还可能让问题进一步激化。以经济人理性看待救人,先莫说怎么消除麻烦引“上身”的顾虑,仅仅是必然投入的时间成本,就大可以让当事者作出最利于己的不救人选择。

  一个良好运作的社会,不同的规则、制度、观念平行运作、各司其职,从不同层面协调随时出现的各种问题。法律、经济都是社会运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然而,它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漠视道德甚至抛弃道德。从观念上大谈道德无用,从理论上将道德与法律规范、经济规则截然割裂、对立,比“二次碾压”事件追究责任人更棘手的,恐怕是我们正在面临的这场道德危机。(付小为)

关键词:二次碾压,道德无用论,法律规范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