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渤海潮 >> 长城时评 >> 时事快评

让礼貌用语与文明结伴同行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山居闲人 2017-04-26 08:46:14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乘坐出租车时,司机全程只说了三个字:“去哪儿”;收取快递时,快递员直呼其名,惜字如金。这是成都市民余先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囧事”。从小,父母就在教我们说“谢谢”、“您好”、“请”,这些文明礼貌用语,本应是一种语言习惯,但你可曾注意到,它们的使用频率正在下降。“您好”“请”“谢谢”,这些礼貌用语,还有多少行业在坚守?(2017年4月20日《华西都市报》)

  近日,成都市民余先生致信《华西都市报》,反映日常礼貌用语如“谢谢”、“您好”、“请”、“对不起”等等,在社会上的使用频率正呈下降趋势,希望引起广泛关注。为此,报社记者经过几天的亲身体验和采访,证实了这一现象的真实存在。

  其实,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全国总工会等群团组织,就发出了以“五讲四美三热爱”为主旨的文明礼貌活动倡议,其中就包含了“讲文明”、“讲礼貌”、“语言美”等等。之后,规范化的“十字文明礼貌用语”也全面推广,并很快得到了民众的广泛认可和积极响应。正是在这些举措的作用下,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得到了有效提升。

  然而,伴随着近些年来物质文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本该水涨船高的精神文明建设却反而在某些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存在明显偏差,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和警觉。

  要知道,文明并非只是一个理论概念,而是充满着众多实质性内容的集合体。就拿精神文明来说,它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智慧、道德的进步状态;而人们的行为、表情及语言等,就是最能代表精神文明状态的载体。所以,文明礼貌用语使用频率的高低,不仅是判断一个社会文明状态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用以衡量人与人之间关系及整个社会和谐程度的指标之一。

  《增广贤文》有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文明礼貌用语是拉近人与人之间关系、减少不必要摩擦的“橡皮筋”和“润滑剂”;尤其是服务行业和窗口单位的从业人员,一个自然大方的微笑,一句发自内心的真情问候,将给人以沐浴春风般的感觉,让人心旷神怡。如此一来,祥和之气充满整个社会,还有什么样的矛盾不能解决,何等疑云不能烟消云散?

  所以,希望全体民众都能积极行动起来,高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旗帜,让礼貌用语与文明结伴同行,从而再展礼仪之邦的风采。(山居闲人)

关键词:礼貌用语,文明,精神文明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