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渤海潮 >> 热点推荐

[e观沧海]根植沃土中,枝繁叶更茂

来源: e观沧海微信公众号 作者:高永维 2017-02-24 13:31:0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贾大山早逝。如果他现在还活着,也不过74岁,可是却已经离开了整整20年。

  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贾大山就属于“死了还活着的人”。因为,在他离开的20年间,“昔日的同事、朋友和所有认识他、了解他的善良的人们,无不在深切地怀念他”。贾大山的生命逝去了,但是贾大山的作品、人品以及创作精神,其实一直都还在。

  要评价一位作家,必须看他的作品。贾大山算得上知名,刚刚三十出头的年纪,就获得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在那个文学受热捧的火热年代,贾大山绝对是“年少成名”。可是,知名的贾大山却并不高产,在他短暂的一生里并没有著作等身,甚至生前连一本小说集都没有出版过。

  一位并不丰产、也没有大部头作品的作家,却生前受人敬重、死后让人怀念,这真的有一点出乎意料。可是当我读过贾大山的一些作品,当我品味那些回忆文章,我知道大家的敬重和怀念都是有理由的。

  贾大山的作品虽然不多,但篇篇经过了精雕细琢。他的所有作品,都植根于平原小城、乡村底层,都生动地描摹出了世情百态、社会万象,他的作品是带着泥土味、露珠香和热乎气的。这样接地气的作品,千秋万代都不会过时,都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贾大山被文坛誉为短篇小说的“高手”。可事实上哪里有什么“高手”,他之所以写得透彻明了、不涩不滞,除了下了不少的苦功夫,除了甘于去坐冷板凳,更在于他一直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这既是他创作的源头活水,也是他作品灵动鲜活的原因所在。

  读贾大山的《取经》,读贾大山的《年头岁尾》,我总是会有一种错觉,觉得贾大山就是一位农民,而不是一位作家,因为那些农村鲜活的场景,那些农民生动的对话,是作家写不出来的,是只有生活在其间的农民才能描述的。或许在贾大山的心里,他从来都是这样定位自己的。

  贾大山一生都住在正定城内。为文他做到了在全国都有影响力,为官他当到省作家协会的副主席,无论是凭借着这其中的哪一项,如果贾大山愿意的话,都可以到更大的城市去生活,毕竟大城市的生活条件和环境更好。可是贾大山却一直守着故土,这倒未必是贾大山多么恋家,而是他要把根植在人民中间,要从人民那里汲取更多的养分。

  正如贾大山对儿子贾永辉的教诲:不管是专业作家还是业余作者,只有到生活中去,到人民中去,了解他们真实的思想情绪,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才能创作出更多反映社会新人新事的好作品。贾大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因为他的根一直在人民中间,所以他写出来的作品,才人人都能看得懂,才能温暖和感动那么多的人。

  把人民的冷暖和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笔端,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这就是贾大山的为人为文,这就是贾大山被敬重和怀念的原因。因为贾大山的根在人民这片沃土中,所以贾大山的作品才枝繁叶茂。

  纪念更是为了继承。在贾大山逝去20周年的时候,河北省举办隆重的纪念活动,这不只是为了纪念这位文学大家,更是要将贾大山植根人民、潜心创作的精神传递开来。

  大山巍峨,根在沃土!

关键词:贾大山,创作,优秀作品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