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渤海潮 >> 长城时评 >> 时事快评

安慰、鼓励、引导,是更应该有的态度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嫣然 2017-02-23 08:23:15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摔倒了,如果当父母的说:“没事,起来吧”。或者说:“以后走路稳当点,不要着急。”……这样的安慰、鼓励、引导,对孩子的情感和观念,都会是积极健康的。

  反之,如果埋怨孩子:“你怎么那么不小心!”“你看看,干干净净的衣服,让你弄脏了,还得重洗!你就不能让我省点心!”……传导给孩子的就是负面的情感。因为孩子摔倒,本来就感到委屈,希望能得到父母安慰,结果反而是责备、埋怨,感受到的就会是双重委屈。

  类似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就像日前《扬子晚报》报道的,江苏淮安某小学一位六年级的女生,因为寒假考试成绩不理想,被其母亲批评,就用自己的压岁钱,花了3500元打的费,从淮安到北京一个女网友那里,整天玩游戏、看电视剧,离家出走了五天。幸运的是,在北京和淮安两地警方以及当初搭载该女生的出租车司机帮助下,她终于回到了家。万一找不到北京那位网友呢?万一……回想起这次经历,她和她父母都非常后怕。

  所以,面对孩子的过错、失误、不足,家长一定要有耐心、爱心、宽容之心,在言语上、行为上,不能给孩子雪上加霜,使孩子在失落的情绪上,更加消极、气愤、痛苦甚至绝望,进而采取各种极端的行动。

  因为,孩子的几乎所有的过错、失误、不足,都不是致命的,不是不可挽回的,而每个人都是在经历挫折、失败中不断成长、进步的,包括观念上的、为人处事行动上的。大人们都经历过了这样的过程,也要允许孩子有这样的一个过程,不能求全责备。

  因为,按照中国人的文化环境和接受习惯,就像土话说的,顺着好吃,横着难咽。宽容、鼓励、安慰,更能让人接受,并且感受到温暖,汲取向上的精神力量,在今后的实践中,减少甚至避免失误,更加努力创造佳绩甚至奇迹。通常,我们都是这样的接受习惯,换位思考,我们对待孩子、对待他人,也应该这样。就像上面提到的孩子没有考好,家长如果不是简单地、一味地批评,而是真心实意、心平气和地安慰、鼓励,引导孩子分析分析没有考好的原因,满怀信心,投入新的学习,力争成绩越来越好,结局就会完全不同,带给孩子的情感体验,也会完全不同。

  因为,一个人如果培养起了宽容、鼓励、安慰、正确引导他人的理念,就不会责难、讽刺、嘲笑对方的失误、不足,这对于建立愉快融洽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生活氛围,也是非常有益的。

  思想(观念)支配行动,不要小看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说话做事习惯的结果。正确、得当的态度言行,能推动工作和生活良性发展,反之,就可能造成各种不良后果。所以,大家不妨从当下、从日常事就培养对他人安慰、鼓励、正确引导的思维方式和良好习惯。(嫣然)

关键词:安慰,鼓励,引导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