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渤海潮 >> 长城时评 >> 点评河北

为“震漏儿”的“报恩梦”点赞

来源: 长城网 作者:殷建光 2016-07-31 08:24:29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唐山人永远忘不了1976年的那一天——百年城市夷为废墟,24万民众殁于瓦砾。他们戏称自己为“震漏儿”,其实人们心里清楚,并不是自己命大,而是街坊同事施以援手,解放军和各地救援大军舍命相救,才有了唐山人的劫后余生。(7月26日新华社)

  “震漏儿”是走出灾难中的唐山人自称,这个“自称”是对灾难历史的记忆,同时,也包含着一种乐观,一种向上的追求。他们没有在灾难阴影中沉沦,而是勇敢的走出了灾难桎梏,走向了新生,把一片瓦砾的旧唐山变成了现代新唐山。今天,我们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我们首先要点赞的是这些“震漏儿”,为他们的拼搏精神点赞,同时,也为他们的“报恩梦”点赞。

  每一个“震漏儿”都有一个难忘的故事,今天,他们从苦难中走向辉煌,他们想到的是报恩,想到的是那些救助他们的陌生朋友。他们寻恩,万里迢迢,坚持不懈,这是报恩的基础,唐山人的寻恩已经成为中华大地上的一道文明风景线;他们感恩,真诚真情,一个传统的中国礼仪,一句发自内心的“谢谢”,一个真诚的回报,这是对报恩的具体践行,这是华夏大地文明的催化剂;他们传恩,传播恩人故事,让恩人的品德事迹在自己身上发扬光大,去做恩人做过的事,这是报恩的升华,他们正悄然变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播器。

  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每一个“震漏儿”都是这个优秀传统美德的践行者,他们受到的“滴水之恩”拯救了他们的生命,他们的“涌泉相报”是回报施恩者,回报社会。虽然他们“相报”的过程很漫长,很坎坷,很艰难,但是,他们把感恩与传恩打造成了华夏神州的一个独特文明风景,这是中国文化自信的精彩,这是中国道德力量的彰显。

  赵善刚寻找青岛护士大姐的故事会,“孙沪震篷”寻找上海医疗队周娟华的故事,等等,每一个故事都是那样情深似海,每一个故事都是那样催人泪下,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情怀,这就是我们神州大地的血脉相连。

  40年来,唐山人向全国各地“寻恩”从未间断,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感恩报恩从未间断,“燕赵十三义士”的故事在玉树传扬;唐山地震孤儿张祥青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1.1亿元的故事让人震撼,60余万人的志愿者队伍让唐山成为一座“留住雷锋的城市”让人激动。“震漏儿”的寻恩、感恩、报恩形成唐山独特的文化道德情怀,打造了唐山独特的文明景观。

  今天,“震漏儿”的“报恩梦”已经成为唐山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中国梦的个性精彩篇章,我们为“震漏儿”的“报恩梦”点赞。(殷建光)

关键词:震漏儿,报恩,唐山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