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救”也要“自救”,实体书店该如何走出困境
导语: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实体书店的经营状况再次引起广泛关注。留住书店,已然是人们共同的呼声,但其背后的潜台词是实体书店无奈的困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阅读和书籍购买习惯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再加上电商低价竞争和盗版书的恶意搅局,不少实体书店面临着生死困境。 实体书店需要“去产能” 现实倒逼书店“去产能” 对于“新华”系书店来说,单纯图书的零售份额已经很少,大部分的利润来源于教科书和教辅书销售,经营压力日益增大。博雅书店是中山市内较大型的书店,单纯的图书销售收入大约占总收入的四成以上,但事实上近年受电商冲击还是挺明显的。书店当主动适应“去产能”。 民众逼迫书店“去产能” 4月17日(周日),博雅书店座无虚席,各个区域内到处可见埋头“啃”书的大人小孩,读书氛围如此火热,店员却对记者感叹:“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在此消磨时光。“蹭读”者挺多,买书人很少,侧面说明民众并不真心支持实体书店,并不关心实体书店死活,不担心阅读无场地。 实体书店不妨走共建之路 现在大多数实体书店,还只是凭借着一己之力在单打独斗。书店经营者虽说不乏对这个行业的热爱,不乏探寻适合自身经营方式的智慧与勇气,然而,在网络书店以及电子阅读的挤压下,如此经营终究显得势单力薄,处境不利。有个词叫“独木难支”,一家实体书店好不是真的好,单个经营者会经营也未见得真能好景长在。越是在实体书店整体不太景气的境况下,一方面越需要它们彼此抱团取暖,形成行业竞争的整体合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单个书店的经营者适时引入援手,增强自身抗冲击的实力。 就单个书店的共建来讲,关键在于要开展合作,善于借力。前段时间,在杭州,就有人把实体书店开进了当地医院,受到了公众的认可与媒体好评。这其实就是借力医疗卫生资源,与医院进行合作的范例。据悉,时下,像当当网、亚马逊等网上书店巨头已开始瞄准线下,尝试布局实体书店,如果相关实体书店能瞅准机遇,选择与这些网商巨头展开战略协作,未尝不会收共赢之效。除此之外,实体书店选择与社区机构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学校等公共教育文化机构合作,也有助于找准经营契合点,发掘利益增长点。当然,实体书店的经营离不开资本与人才,时下可借国家大力倡导全民阅读的东风,想方设法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适度吸纳一些熟悉书业行情、懂经营会管理的智囊型人才,充分利用好资本与人才优势,增强实体书店的市场竞争力。 借助外在资源,实现强强联合,应更利于使实体书店经营由“一花独香”向“香飘满园”转变,从而成为城市闪亮的文化明灯,成为大众亲近书香的高雅场所。 实体书店要“他救”也要“自救” 可以学习国外的做法 在“他救”方面,我国政府可以学习国外的做法。比如,法国政府长期免征书店所得税;加拿大政府为独立书店购置电脑设备支付一半的费用;德国政府不仅免征书店的所得税,还在增值税上给予书店优惠;日本和韩国政府制定图书最低折扣以保护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处于平等的竞争舞台。这样的经验,值得学习与借鉴。毕竟,图书阅读不仅关乎国民素质,也关乎政府的人文情怀。 当及时转型升级 在“自救”方面,则是说实体书店不能坐以待毙,而应及时转型升级。这方面,可以学习网吧转型网咖的经验。除此之外,实体书店也应主动作为,加强营销创新,不能再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而应离民众更近一点:一方面,可以借助于网络,向社区与年轻人群体渗透,主动将自己融入新的社会生态之中;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其他文化场所谋取自己的位置,不要单打独斗,而要抱团取暖,比如在大型酒吧街、现代电影城等年轻人文化消费区设立书店,确保人流量。 简而言之,当实体书店的前景堪忧,要“他救”也要“自救”,二者缺一不可。我们期待政府部门更积极的作为,也期待实体书店更努力的融入,用新思路新方式,积极采取主动策略,及时顺应时代变迁,努力寻求生存之道。唯此,实体书店才不会走进历史的尘埃,成为“文化化石”。 (据河北日报、长沙晚报、西安晚报、荆楚网等综合) |
关键词:实体书店,经营状况,市场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