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热点推荐

关注生态环境,村民“卖空气”是一则现代寓言

来源:长城网 作者:芦静 2016-03-23 13:28:3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导语:“没有任何工业污染的空气,大袋30元,小袋10元。”3月19日是星期六,广东珠三角各大城市的市民纷纷驾车逃离城市,向粤北地区韶关、清远等地进军,来个两天避霾游。位于粤桂湘交界,森林覆盖率位居广东第一的连山壮瑶自治县,迎来了众多避霾游客。一些山民也突发奇想,边卖山货边做起了“空气生意”。

  村民“卖空气”和钱无关

  “山民卖空气”并非钻钱眼。首先,这从山民们对大山空气的“粗放经营”可见一斑。应该说,游客们听闻这里的“卖空气”之事后,以后只需稍稍有样学样,备上几个保鲜袋来到山里,就能随心所欲地想装几袋就装几袋“好空气”回去,也便断了“山民卖空气”的财路。所以,这与其说是部分山民的钻钱眼、辟财源,倒不如讲是突施奇招在推销自己的“好山好水好空气”。

  其次,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异的空气质量,显然不能简简单单地靠着“罐装”或“袋装”,便可轻轻松松地“搬运”出去。对此,有网友就提出了疑问:把一袋袋的“好空气”装回城里,保鲜袋的气味难道不会影响了空气质量?再说了,如果“卖空气”真的成了一种“生意”,谁来监督检验,要不要开票收税?可见,山民们或许不懂“行为艺术”,而事实上,这差不多就是一种“另类宣传”了。

  再次,好的生态和环境,虽说难以完全做到用金钱来衡量,但却已经实实在在地显示出了其“有价”的一面。且不说风光秀丽的山水名胜景区,总是吸引着各地游人纷至沓来;时下兴起的节假日进入大山“避霾游”,这当然也昭示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刚刚有则报道说,近日举行的陕西全省县及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定向招聘会上,有家医院为吸引人才特意打出了环境牌,“没有雾霾,没有蔬菜污染,没有水污染,山清水秀石泉县欢迎你”的宣传语,着实让许多应聘者眼睛一亮。

  “卖空气”是一种会呼吸的痛

  环境保护欠缺危机意识

  “卖空气”的举动也确实不多见,当然,这种不多见只是因为人们还有现存的资源可以依赖,还未达到买卖空气的程度。村民卖空气,无非就是有利可图,而这种“利”是建立在对自身生活环境的优越感上,这种优越感,是城市人无法体味到的,从这层意义引申开去,买卖空气是一种对自然资源的交易,不管是村民还是市民,其实都是屠戮生态资源的“刽子手”。

  与之相对比的是,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却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还在旁边沾沾自喜,广东珠三角地区是如此,华北地区雾霾、西北地区干旱、东南地区洪涝也是如此,当某个地方出现生态破坏时,并不会引起其余各地的警醒,前不久的河北肺癌死亡率反映的也是这个道理,北京以及天津等地的市民就不会认为造成河北雾霾的原因也有自己的“功劳”。

  是透支环境资源破坏性发展的后果

  “卖空气”也许只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大背景下的缩影,类似牺牲已存的自然生态已经成为现时的重要选择,我们也不难从中看出,许多人还在“花钱卖空气,等于买健康”的口号上沾沾自喜,对于这样的发展,甚至还有人这是一种有效措施,当然基于此提出的环保建议,是可悲且可怕的,“卖空气”看似合理,实则简单粗暴。

  而我要说的是,发展的前提是环境治理而不是拖累生态文明,对于“卖空气”这样的行为,我们应该正视和反思,这绝不是解决事情的办法,因为每一个你憧憬的地方,其实都是当地人赖以生存并且终将逃离的故乡,不要将污染带到远方,也不要觉得自我高尚,透支环境资源破坏性发展的后果注定是生态之殇。

  “卖空气”是对环境保护的一种警示

  是对绿色发展的呼吁

  各地频现的“卖空气”行为,无论是商人为利益的举动,还是艺术家为表达诉求的行为艺术,都是对环境保护的一种警示,也是对绿色发展的一种呼吁。一方面,对于过去一些地方存在的污染行为,必须及时纠正,同时要不断地在治污方面取得成效,偿还之前不科学发展所欠下的账;另一方面,对于现在各地的发展,必须充分协调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处理好各方之间的利益平衡,让绿色发展的理念照进现实,深入骨髓。

  当下,“卖空气”的事情还能成为新闻,说明类似事情还不够普遍,也就是说,现在在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等方面“亡羊补牢”的话,或许“犹未晚矣”,但若是人人需要的空气、水等,都变成了经济化的产物,或许为时已晚。如今,只希望各地将绿色发展当成一种习惯,将治理污染变为现实行动。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卖空气”的生意越来越有人做,说明空气的确存在市场需求。这样的“市场经济”是不是好事?难说。对于“卖空气”,实在不能一笑了之,也不能将其当作行为艺术。“人类最后一滴水是自己的眼泪”,那么最后新鲜的空气又能够在哪儿?保护环境,谁都说重要,可问题是做起来却难。法律说得“再严”,如果得不到最严的执行,也是白搭。当污染的成本提高到令人颤抖的时候,才能产生震慑力量。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为山和水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当一份恩赐需要用钱去换的时候,这个警告已经非常严重了。从这个角度看,越来越多的“卖空气”出现,未必是坏事——新闻会警醒更多的人,把爱护环境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到每个人的意识里去。

  (据光明网、扬子晚报、东方网、红网等综合)

关键词:卖空气,生态环境,绿色发展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