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驾照替人销分牟利将被重罚,还须多向惩戒
导语:记者从国务院法制办了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案(送审稿)》已经开始在其官网上公开征求意见。送审稿增加规定,代替实际驾驶人接受机动车交通违法处罚和记分并从中牟取经济利益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扣证不是遏制“销分”的灵丹妙药 立法遏制罚分买卖势在必行 在有些人看来,能用钱摆平的都不是事,因而他们最怕的还是计分。可在记分处罚中,处罚依据往往来源电子监控拍摄到的交通违法车辆,现有条件还难以准确界定到具体的违法驾驶人,有些人便找到了法律缺口:借用他人驾照替自己扣分,或者通过花钱请人销分。销分“黄牛”之所以看中这块“商机”,甚至形成非法产业链,正是源于销分买方市场的存在。 而此时,道路交通安全法却失灵了。销分“黄牛”甚至明目张胆盘踞在车管所周围,公安机关只能从其他法律中找寻打击的依据。《现代今报》曾报道过一起“黄牛”案件,该案中,检察院以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提起公诉,而销分的行为实际上并未得到处罚,提供销分驾照的一方和请人销分的车主也没有受到半点影响。2013年5月,公安部交管局升级了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对同一驾驶人为非本人所有的不同号牌机动车和多名驾驶人为同一号牌机动车接受违法行为处理的行为进行监控,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销分“黄牛”的猖獗势头,但这种技术性处理手段也给常由多人驾驶的单位公车、租赁车辆等增加了违章处理的困难,更无法从根本上遏制罚分买卖。 立法遏制罚分买卖势在必行,既要对买卖双方的行为都定性为违法,更要明确买卖双方的违法责任提高其违法成本。销分“黄牛”表面销掉的是驾照分数,实际销掉的却是驾驶人对交通安全规则的敬畏,从而使有些人对记分处罚肆无忌惮,进而无视道路交通安全规则,成为潜在的“马路杀手”。同时,按照“买卖同罚”的原则,对花钱请人销分的车主,也要一并处罚,坚决遏制买方市场。只要驾驶人不再抱有花钱可销分的幻想,则交通法律法规自然会牢记于心且践于行。(许辉) 谨防交管部门“近视”问题 扣分之所以被视为儿戏,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交管部门的“近视”问题。一是设备“近视”。目前,道路上安装的探头只能拍到违章车辆的车型和车牌号,却拍不清司机的相貌。让很多违章司机钻了管理漏洞,找人“代劳”。二是非现场交通违法行为处理方式的“近视”。交管部门并没有严格核对驾驶人图像信息,以至部分司机可以接连闯两个红灯,用两个不同的本“顶缸”。而执法队伍中出现内鬼,更让“近视”问题愈发严重。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近视”问题不解决,又如何根治“销分”乱象呢? 可见,“近视”问题不解决,“销分”就不可能消声觅迹。因此,对交管部门而言,比打击“买分卖分”更重要的是解决“近视”问题。首先,要提高拍照设备的像素,解决设备的“近视”。试想,谁在违章狂奔,被记录得一清二白,“销分”还有意义么?其次是解决执法的“近视”问题。交管部门一方面,要严查“内鬼”,不给违章“铲分”留下运作空间。另一方面,要严格核对驾驶人图像等信息,决不能将人的违章转换成车的违规,让人浑水摸鱼。总之,只有解决了“近视”问题,“销分扣证”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薛家明) 没有牟利的“驾照代扣分”也要管 从“送审稿”的规定来看,该款规定属于行政处罚,其中“牟取经济利益”这一点是前提、是关键。也就是说,只有收了钱,驾照替人销分的行为才会被行政处罚,否则不在此列。这意味着,没有利益往来的亲戚朋友之间“代扣分”不适用这个条款。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口子”,它为“黄牛”而留,也为“亲亲相隐”而留。随着车辆违章网上自助处理、金融交易手段多元化,尤其是线上交易盛行,要查出驾照扣分过程是否存在金钱交易并不容易,凭“黄牛”的智力水平,条款难免被架空。 最关键的是,亲戚朋友间驾照“代扣分”要不要管起来?除了金钱要素之外,亲戚朋友之间驾照代扣的记分,与从“黄牛”手上买来的记分,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一种弄虚作假的行为,都可能对交通秩序构成潜在威胁,都不符合实质正义要求,从严格交通执法、实现社会公平高度,应该一视同仁,都管起来。凭什么自己违的章、闯的祸可以让亲戚朋友李代桃僵?万一因“亲亲相隐”、纵容违章而酿成大祸,亲戚朋友间“代扣分”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害人行为。当然,由于社会进入汽车时代,机动车保有量剧增,人与车之间也呈现多元关系,一人拥有多车现象越来越多,人车分离越来越严重,亲戚朋友间互通有无也很正常,管亲戚朋友“代扣分”有一定难度。但是,困难也要管起来,规范起来,真实做到谁违章、处罚谁,对破坏法律法规严肃性的作弊陋习说“不”。治酒驾时,交警也不会因为你和谁喝酒而区别对待。 交通违法记分买卖现象猖獗,很大程度上与取证技术局限有关。现在的交通违法取证,多半依靠电子眼抓拍而非现场执法,由于电子眼抓拍清晰度有限,很难识别驾驶人,于是记分只能“认车不认人”,给“代扣”留下空间。防止驾照“代扣分”,要从技术手段入手,像自动拍摄违停一样,给出清晰影像,让违章者无可遁形。同时,疏浚权利救济通道,既防止“代扣”,也防止“误伤”,让真正的违章者付出代价。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有许多细节需要完善。 尽快纳入“征信系统” 完善诚信体系 在一些家庭或者单位,属于多人用一辆车,在这样的情况下,所有人都有违章的嫌疑。单位还能做一个出车驾驶员登记,而家庭显然无法做到。在这样的条件下,一部车子出现多次违章,全家或者用车单位的人用证扣分也是合情合理。 确认是不是“代扣分”最好的办法,就是电子眼拍摄高清违章照片,在违章处理中,只要对比不是本人违章的,一律扣证半年。鉴于以上原因,建议在电子眼无法确认驾驶员前,暂时不要搞“代扣分”或被扣驾驶证半年的法律。此外,随着诚信体系的完善,借证“代扣分”或能终结。 不妨与“记入征信系统”挂钩 笔者并不否认,在局部地区和一定范围,某些交管部门确也存在限速过低、隐蔽抓拍等的“争议设置”。由此我想,因应严查“替人销分”带来的“扣光风险”,相关部门不妨采取人性化的举措,适当增加允许“学习补分”的事后解忧。比如,除了闯红灯等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外,别的方面可以多提供一些教育为主的“补分渠道”。而在做到这些的基础上,莫说是“替人销分”且从中牟利要严查重罚,即便是纯粹帮人的“友情销分”,也该考虑记入其个人的征信系统。 当前眼下,人们对某些部门动辄祭出“记入征信系统”的管理招数,的确颇有微词。但我以为,从许多角度来看,“替人销分”倒是才该尽快与“记入征信系统”挂起钩来。一则,这是一种无益交通安全的“火上浇油”和“助纣为虐”;二则,纵然不为牟利,也在销蚀诚信。由此而论,干脆将“替人销分”一概“记入征信系统”,对于真正的循规蹈矩者,又有什么值得过多担心和不安的呢? (据中国青年报、光明网、广州日报、中国吉林网等) |
关键词:驾照,销分,重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