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诗”报告是把“改文风”理解错了
运城市盐湖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治红了:在区人大会议上,他代表人大常委会所作的报告,全部采用了“五言诗”的格式,洋洋洒洒6000言,文风清新,诗韵依然,朗朗上口。 在听惯了千篇一律的“八股文”,在见多了“开封指导漯河”的雷同文之后,盐湖区人大常委会报告采用“五言诗”形式,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然而新鲜过后,难免不透过形式去审查内容。盐湖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治亲力亲为,花费了极大心血呈现的这道“特色菜”,除了“中看”之外,一旦细细品尝起来却“难言可口”。因为再新奇的格式,再工整的诗韵,都无以掩盖内容上的苍白与陈旧。比如“区长王吉敏,工作统全面。身入民众间,两脚泥沾满”这样的个人表扬,与“少讲成绩,多讲问题,大讲措施”的要求并不相符。如果再深读报告全文和进行仔细解读,很难从中找到足以留下深刻印记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拿到报告的文本,光第一时间凭耳朵听,顿有读天书之惑。人代会报告以“五言诗”的形式呈现,超过了常态化的听读习惯,其利弊各占一半,因而简单地把人大常委会报告以诗的方式表达,就视为文风的改变,并因此给予高度的评价,其实陷入了形式化的误区。真正的文风改变,既在于形式更在于内容,相比于用什么文本来体现,所阐述的内容才是最关键的注脚。若是表达的内涵并无改进,那么无论用诗,还是散文化的形式,都没有实质性意义,反倒有些哗众取宠的嫌疑。 工作报告是一种公文,要求言之有物。诗歌这种体例,讲究的是形容词和感情用语,对报告需要的详实数据和问题揭示,很难容纳。对于众多人大代表和广大受众而言,他们所期待的新文风,不是耳朵愉悦就行,他们希望的是报告敢于直面问题,切中时弊,谈问题不掩饰,讲成绩不夸张,说措施接地气,既善说更敢说,既会说又真说,既实事求是又客观公正,既简明扼要又切中关键。能对接公众关切的大白话大实话,能够说到人心坎上,这样的文风才值得称道和提倡。 工作作风才是文风的生命线。文体的形式之变并非真正的文风改变,更不是作风改变的内涵追求。突破公文的套路和定式并不困难,谁都可以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去体验一把,然而转变作风却殊为不易,否则治理“庸懒散浮拖”和“四风问题”,也不会如此艰难而反复。(唐伟) |
关键词:五言诗,报告,李治 |